羅際夫專欄/政府推動基金平臺 投資自主時代來臨?

羅際夫撰文/圖片提供 金管會正在積極推動由臺灣集保公司成立一個基金平臺,姑且不論金融界是歡迎,還是抗拒,如果從投資人的立場來思考,倒是個有趣的話題

在臺灣,投資人還是習慣銀行買基金,凡事都依理專,要買什麼基金,往往理專說了算,因爲如此依賴理專,所以,只要基金公司能投銀行所好,提供獎金與拆帳優渥的專案,而銀行的考績又跟這些專案結合,久而久之,理專也只向客戶推薦有「合作」的基金公司產品

發展到最後,「本很粗」的基金公司錢愈砸愈兇,銀行賣基金的生態愈來愈畸形,很多好基金因爲花不起這麼多的行銷費,根本上不了架,就算上了架,銀行也懶得賣,而且看準了投資人習慣到銀行買基金,手續費的折扣優惠也很「硬」。

於是,這幾年開始出現一些基金平臺,標榜的就是可以給投資人很低的折扣費用(如附表所示),而且可以網路交易,相當方便,但這些平臺還是以境外基金爲主,而且平臺還得跟各家基金公司簽約後,基金才能上架開賣,有些基金公司擺明不上這樣的平臺,部份原因也是怕得罪銀行通路,所以,有些所謂「名牌」基金公司產品,投資人在這些平臺是買不到的。

現在由政府主管跳出來主導成立基金平臺,應該沒有基金業者「敢」不上架,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只要是在臺灣合法銷售國內基金及境外基金,投資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申購,不必像過去爲了買不同家公司的基金,還要跑好幾家銀行,開好幾個帳戶纔買得齊。

更吸引人的是,集保基金平臺目前的規劃股票型基金打1.99折,債券型基金打2.99折,不但比銀行更好康,連現在的幾個基金也給比下去了,而且這平臺一旦開張,銀行的基金申購手續費降價壓力也會隨之而來,儘管在金融業眼裡,此平臺有「與民爭利」之虞,但純粹從投資人的立場來看,沒什麼不好。

既然這樣的基金平臺對投資人有利,理當深受歡迎,但如果跟新加坡日本的基金平臺相比,事實上臺灣現有的基金平臺並不算成功,追根究底,還是基金投資人離不開銀行通路的懷抱。

不是說有理服務不好,但如果理專只爲了業績,把客戶的一筆錢轉來轉去,不斷的申購贖回,對投資人是不利的,所以,我也常鼓勵大家當個「自主投資人」,學習自己挑基金,而非人云亦云,然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申購管道,這樣投資會更有成就感!

此外,如果集保基金平臺上路後,銀行也能改變銷售策略,理專能培養自己的專業,而非整天帶進帶出,一樣有機會留住客戶的,因爲集保平臺未必能提供太多的專業諮詢,這樣一來,臺灣的基金市場纔會更健康,這纔是投資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