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臺陸農產品逆差因ECFA降到10分之1,令人振奮!

記者陳佳雯臺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27日於中常會表示,他剛上任總統時,臺灣大陸農產品逆差約3億美元,到去年爲止,已降到3千萬美元,爲原來的10分之1,這是因爲簽署ECFA之後,農、漁產品銷往大陸逐步增加,而在臺灣開放農產品運銷大陸之後,產銷減少很多時間,延長農產品上架的壽命,令人振奮!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圖/記者陳佳雯攝)

國民黨中常會邀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針對「綠金農業、幸福農村」進行專題報告,馬英九在聽取報告後指出,儘管臺灣農業產值總產值比例不高,但對國家糧食安全、生態保育及農民生計影響,都非常關鍵;過去4年,農委會推動愛臺12建設等諸多政策都取得成果

馬英九說,其中部分項目並不容易,例如綠色造林等,受限於取得土地不易的問題政府雖未達成目標,但也已完成造林2萬3千多公頃,提高森林覆蓋率,希望農委會未來能持續努力,讓造林成爲全民運動

此外,馬英九也舉「小地主佃農」爲例指出,強調政策實施迄今,農地面積已經接近1萬公頃,除有效利用休耕農地外,農民年齡也大幅降低,平均42歲,且 「大佃農」平均使用的土地大幅增加,一般每戶農民使用約1.1公頃,他們可以使用約8公頃。因此,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特色是年輕、力壯、專業且土地使用面 積大,這對臺灣未來農業發展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馬英九也坦言,我國農業目前遭遇一些問題,例如前年香蕉滯銷,但去年卻變貴了,因爲前年賣得不好,所以有些蕉農民減種,等颱風一來,影響香蕉的生產,尤其是屏東高雄的香蕉供應價格居高不下,至昨天爲止,香蕉批發價每公斤還須37元多,因此,產銷部分還有再加強的空間

馬英九也強調,陳保基報告中特別聲明,最近中研院有關農業問題的報告,只是學者意見,並不是政府政策,希望各界不要誤會;而有關TIFA的談判行政院江宜樺已宣示,任內絕對不會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如果做不到,江宜樺願意辭職,因此希望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