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牙籤沒砍伐證被罰15萬? 瀋陽「打假」打出大罷市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最近傳言瀋陽市面「大蕭條」、「滿城盡是捲簾門」,原因政府想借由罰款虧損,發起超狠的「打假(打擊仿冒)」行動,例如有賣牙籤老伯被以「無合法砍伐證」罰款3萬人民幣(約15萬臺幣),許多商家忍無可忍,索性拉下鐵門。不過,當局7日澄清,沒有高額罰款,希望商家恢復營業

瀋陽當地媒體報導,7月13月起,瀋陽東北、五愛市場大量商家關門歇業,因爲傳言有執法檢查打假,而且打假「太狠」、「太嚴」。有商家表示,寧願關門受損失,也不開門接受檢查。

市中心成了空城民衆日用品大老遠跑到賣場,實在不方便。一位民衆就抱怨,「想買個蛋糕,捧着錢要花,沒一家店開,你說離不離譜?」

▼明明是大白天瀋陽市面卻宛如一座死城。(圖/取自網路)

日前微博則有消息指出,一位賣牙籤的老伯被以「無合法砍伐證」罰款3萬元(人民幣,下同),還有一位賣豆腐老婦因爲沒戴口罩,被罰約5000元。

另外,有消息稱,瀋陽政府爲舉辦明年的全國運動會,欠下大筆工程款,所以試圖藉由罰款填補財物缺口,以「打假」名義對商家突擊檢查,在以衛生不合格等說法開罰。

不過,微博7日出現瀋陽官方處置關店風波的圖片,署名瀋陽市公安局東陵(渾南新區)分局檔案稱:「7日15時前,必須全部恢復營業,市局警務督察支隊從中午開始對此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瀋陽東陵分局的工作人員接受《京華時報》訪問時說,這則通知是該局下發,各所民警忙着下基層宣傳闢謠,「打假(確實)是打假,但罰款沒有謠傳的那麼邪乎(厲害、超出尋常)。」

而瀋陽市政府外宣辦指出,市政府已經注意到「聯合執法」、「從重處罰」等傳言影響,有的商家產生了恐慌,出現了歇業觀望現象。市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嚴格依法行政,保障經營業戶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營秩序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