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家人偷偷報考!兩蔣侍衛官翁元「跟着遷臺」一待就是40年

▲「遷臺歷史記憶庫」記者會 。(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高敏鳳臺北報導

「遷臺歷史記憶庫」記者會15日舉行,這是一個尋訪遷臺一代、二代與三代的人物的搶救計劃,透過口述影音紀錄讓這些長者可以留下生命陳跡活動現場邀請88歲的兩蔣侍衛翁元,以及109歲的抗日老兵紹武一起來拼貼時代印記,並分享自己年少的「遷臺歷史」。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包括水墨畫劉國鬆、翁元與晏紹武等遷臺長者一起參加活動。根據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資料顯示,1946年抗戰結束,尚未中學畢業的翁元看到當時國民政府張貼招考蔣介石衛士」的佈告,心動不已,瞞着父親偷偷報考,當時他心裡以爲服役三、五年就可退伍回鄉,沒想到這一別家鄉就是四十多年。

▼兩蔣侍衛官翁元。(圖/記者高敏鳳攝、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翁元長期隨扈蔣介石,到臺灣後擔任總統府內勤侍衛人員、併爲蔣介石有史以來第一個指名的侍從副官。蔣介石過世後,他在慈湖爲蔣介石守靈;1978年他又成爲蔣經國的侍從,直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他曾口述《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日子》一書。

對於《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一書,當《ETtoday新聞雲》記者與翁元伯伯聊天時便可以感覺到,這本書對於他來說真的是一輩子的濃縮。從綠色環保袋拿起的書本,翁元開始翻開與介紹裡面的照片,與軍隊和照、與蔣經國合影,他指着黑白照片對着記者笑了一下,並散發出「這是我年輕時乾的大事」氛圍

從四川一路到臺灣的晏紹武也是座上嘉賓,1909年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年少時老家經營糖廠成爲當地的大戶人家,對日抗戰爆發後,家中環境遭逢鉅變,因而加入軍隊對日抗戰,參與過怒江西岸反攻行動、松山戰役,更一路打到與駐印軍芒友會師爲止。

▼晏紹武 。(圖/記者高敏鳳攝)

晏紹武自從入伍之後,便一直跟隨部隊走遍大江南北、南征北討,卻始終沒有機會返家一趟,最愛的母親還寫信並附上金錢,就是希望他能回家。不料,在軍隊身不由己的他之後跟着隊伍來到臺灣基隆,從此再也沒有返回過老家。

▼抗戰勝利證明書。(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此外,現場還有個焦點儀式,特別請嘉賓共同拼貼時代印記,前總統馬英九帶來當年在成功嶺與父母的合影照;前考試院長許水德拿着最感念的蔣經國舊照;翁元則帶來護衛蔣介石的照片,衆人集結象徵「遷臺歷史記憶庫」之力,完善保存記憶文化。

會上,馬英九提到,其實民國38年以前就有不少人從大陸來臺灣,有的人士幫忙修復臺鐵,有的人是來教書,這些人不是逃難來着,臺灣當時也比較平靜,這批人有點被忽略了。他說,他們對臺灣發展貢獻很大,但卻被忽略了,「我在此斗膽建議把焦點也放在這些人身上。」

除了一些遷臺長者,活動上還有邀請前交通部長也是大陳義胞後人的葉匡時、作家朱國珍等來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呼應支持守護兩岸歷史記憶。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則說,自己親身體驗到臺灣眷村從無到有,希望能透過「遷臺歷史記憶庫」號召更多故事。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眼看遷臺的長者陸續辭世,在迎接下一個時代之際,啓動「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並從2016年開始調研至今,已搜錄超過200名見證人物。

▼許多遷臺長者看着每個記憶照片。(圖/記者高敏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