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怎麼選糉子? 營養師:不要比女生拳頭大

慢性病人選糉子以不要比女生拳頭大爲基準,只能一天一顆。(圖/臺中慈濟醫院提供)記者趙於婷/綜合報導糉子是端午節必吃美食,但內餡愈豐富往往熱量愈高,臺中慈濟醫院營養師陳慧文表示,臨牀衛教有八成慢性病人不清楚糉子內餡代表成份坊間所謂的養生糉雖然相較全糯米糉熱量低,但常見的栗子蓮子綠豆紅豆薏仁屬於全谷根莖類,都是澱粉來源,尤其慢性病人的選擇更重要,建議一天仍以一小顆爲宜。香菇花生鹹蛋黃與三層肉是傳統糯米糉的必備餡料,養生訴求的五榖糉走健康素食風,另外還有豆沙糉、鹼糉,還有鹹香味的北部糉、水煮的南部糉,陳慧文營養師指出,知道糉子應歸類正餐的人,又誤認一餐吃一顆糉子就等於有節制,結果一天吃三顆,遠遠超標。陳慧文指出,糯米糉熱量高,屬高糖類來源,不好消化又容易讓血糖升高,不算內餡已高達331大卡,比一碗飯280大卡還多,其它高油脂來源包括:豬油炒紅蔥頭調味,以烹煮三層肉、五花肉熱湯拌米,無形中吃更多飽和性油脂。另外,花生也屬油脂類,更是火上加油,高糖、高油、重鹹的飲食,長久吃下肚,本來富有彈性血管,逐漸變得愈來愈沒彈性,久而久之形成高血壓心肌梗塞、甚至中風心血管疾病,影響血管、心臟、眼睛、甚至腎臟功能。她呼籲,慢性病人避免節後體重、血壓、血糖齊飆高,糉子不要比女生的拳頭大爲基準,只能一天一顆。 陳慧文營養師建議,可以採用香菇、栗子,或豆乾筍子橄欖油等餡料取代傳統糉常見的菜脯蝦米、五花肉、幹魷魚跟鹹蛋黃等內餡,或加入蒟蒻增加咀嚼口感。長糯米加入燕麥蕎麥、薏仁、玉米、紅豆、綠豆等高纖全榖類,都是不錯的選擇。【慢性病患吃糉注意】1. 糖尿病病友全榖米糉,搭配一盤蔬菜,以延緩血糖吸收上升的速度。2. 高血壓病友經過水煮的糉子,以蔥、姜、蒜等增加香氣,減少用油、鹽使用量,跟糖尿病友一樣,量都不要比女生的拳頭大。3. 腎臟病友控制蛋白質食用量,建議選地瓜粉、太白粉涼粉等低氮澱粉製作的水晶糉。【吃糉健康指標】1. 澱粉類來源燕麥、蕎麥、薏仁、玉米、紅豆、綠豆、蓮子、栗子都是全榖根莖類,也是澱粉類,全包進去熱量就升到400多大卡,相較糯米,血糖不會拉太高,但仍會影響,不建議過量。2. 沾醬三低很多人吃糉子都要沾醬,多數沾醬本身就是高熱量,應注意低油、低鹽、低糖,不論是砂糖果糖或是蜂蜜,都一樣要避免過多的攝取。3. 增加纖維質攝取蔬菜是纖維質重要來源,吃糉子配燙青菜蔬菜湯,增加足夠纖維質纔不會讓血糖飆高太快,除深綠色蔬菜,當季苦瓜竹筍、筊白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4. 食用量一天一小顆爲宜糉子份量十分重要,大又餡多的糉子,一顆熱量可能是一碗飯的兩倍,不論哪種糉,一天一小顆就好。5. 飲食應該食用當地、當季的食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