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黃金的輝煌年代 騎上單車走訪南臺灣新香蕉樂園

記者於佳雲高雄採訪報導攝影

說到高雄旗山,應該很難不聯想到當地的名產香蕉,如果真的到旗山走一遭,不論是商家、攤販還是農地也確實仍是「三步不離蕉」,只是這樣對外地人而言新鮮有趣的景象,和那些自小在旗山長大,經歷過「天天吃香蕉」年代的老一輩人來說,他們引以爲傲的香蕉產業仍是明顯衰落,不如從前了。以「臺」灣、「青」年、愛香「蕉」爲號召的樂團青蕉,除了跟旗山有着緊密連結外,本身也有做香蕉的自產自銷,現在就跟着他們的腳步,走訪新香蕉樂園吧!

▲騎着單車穿梭在香蕉田間

▲每一串蕉都要套上袋子保護。

尋根前,也是得先填飽肚子。這間在地人推薦的牛媽媽鴨蛋刺就位在旗山大溝小吃街裡,簡樸而不起眼的店面夾雜着濃濃的古早味。牛媽媽鴨蛋刺開業16年,從前只是煮給到家裡種田的人吃,因着一手好廚藝後來轉而開起餐廳店裡的招牌鴨蛋刺可是旗山第一家,將炸成片狀的鴨蛋酥放在口味偏甜的羹湯上,挖一匙一起入口,口感豐富香氣十足,鹹中帶甜的滋味讓人上癮,忍不住一碗接着一碗。飯後大夥兒起了興致,慫恿拉手風琴老闆即興來一曲,瞬間炒熱店裡氣氛,嘴裡滿滿的,心也暖暖的。

▲旗山相當出名的鴨蛋刺。

▲老闆現場演奏手風琴。

要認識旗山前得繞點路,先去一趟屏東,跟香蕉好好認識認識。位在屏東九如的香蕉科技園系由香蕉研究所所改建,現在這裡不僅種植了200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香蕉,也是旗山許多「香蕉寶寶」的集散地。在這裡除了有香蕉品種配置的研究室、香蕉苗培育室和特殊品種香蕉展示間外,還可以現場體驗香蕉採收、運送到包裝的流程。看着香蕉從樹上被砍下、吊掛到運輸線上,再小心翼翼的切割、清洗和秤重包裝,每一根香蕉從取下到裝籃都備受呵護,畢竟,那些香蕉裡的優等生可都是要被送出國去當臺灣之光的!

▲採下的香蕉靠滑軌運送。

▲香蕉包裝前要泡在水裡清洗。

回到旗山,臺青蕉要帶我們去溪洲,展開尋找寶藏之旅。騎着腳踏車穿梭溪州的大街小巷,幾乎無處不是蕉。臺青蕉說,旗山得天獨厚的地理及氣候優勢,讓這片土地種出來的香蕉口感紮實綿密、香氣十足。在光復後政府的推動下,香蕉產業進入極盛時期,當時的集散處無時不刻堆滿如金礦般滿坑滿谷的香蕉,也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臺青蕉的團員老王表示:「當時旗山家家戶戶都搶着種香蕉,就算地再小也硬是要種上幾棵,不僅僅是因爲香蕉賣錢,而是所有旗山人都以此爲傲。」兩者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如魚和水一般,互相需要着。

▲臺青蕉團員老王講述溪州大戲院的歷史。

▲溪洲隨處可見香蕉田。

▲地再狹小都還是要種蕉

1974年左右開始,旗山香蕉因爲黃葉病肆虐和外來香蕉的低價競爭,昔日盛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堆積如山,只能自己吃下肚或被丟棄的滯銷香蕉,「有段時間,旗山人聽到香蕉是會怕的。」老王感慨地說。到了現在,年輕人已經無法想像過去香蕉之於旗山的重要性,也失去對這片土地最根本的連結。而爲了喚醒大家的記憶,臺青蕉除了積極規劃各類小旅行、辦活動外,也靠着歌聲唱出他們對旗山的情感。在「尋找溪洲寶藏」活動告一段落的這一天,三個大男孩在溪洲鯤洲宮大榕樹下彈着樂器、大聲歌唱,路過的居民也都忍不住停下腳步,一起聽音樂、聊故事,氣氛熱情溫馨的很。原本還在納悶着他們口中的「寶藏」到底是什麼,我想答案除了香蕉外,應該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吧。

▲臺青蕉坐在卡車上,隨興地開啓了小型演唱會

▲臺青蕉把他們對土地的感情融入歌曲當中。

爲了讓更多人看見旗山的根,高雄的參捌旅居規劃了新香蕉樂園小旅行,串連高雄旗山與鹽埕的人事物,用慢旅行的方式,讓旅人們看見不一樣的高雄。

關於臺青蕉

「臺」灣、「青」年、愛香「蕉」的精神,讓青年人深入參與社區。由於目前傳統產業沒落,以香蕉著名的旗山小鎮,香蕉產業亟需要關切,因此由尊懷文教基金會青年志工發起的臺青蕉樂團就在2008年的夏天,正式成軍,要協助社區香蕉產業並創造更多文化的價值,從生活做起,以「臺」灣、「青」年、愛香「蕉」的精神,讓青年人深入參與社區。

樂團的創作,從青年的教育關心、社區大小事的介紹到對社會時事及農業事物的關切,臺青蕉樂團將要用搖滾的態度,詮釋臺灣社區搖滾的精神,用青年的活力,帶動產業及文化。我們認爲,只要你開始關切生活及環境,你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臺青蕉」,讓社區、土地成爲你最優良的學府,用行動及關懷的一切力量,讓搖滾成爲一種生活的態度。(以上引述自臺青蕉FB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