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致10萬人傷殘 消費者投訴無門……"黑醫美"痼疾如何解?

近日,利用“小腿肌肉阻斷術”達到永久瘦小腿、用“精靈耳手術”顯臉小等相關熱搜不斷引發廣泛討論。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康維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小腿肌肉阻斷手術是通過切斷小腿上一些肌肉神經,使肌肉喪失活動功能而漸漸萎縮,來達到瘦小腿的目的。但醫生在手術的操作過程失誤可能會對運動神經造成損傷,從而導致出現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但小腿肌肉阻斷術的瘦腿效果也不是永久的。據北京科學中心文章顯示,皮下脂肪增多之後,原本靠肌肉萎縮獲得的細腿,又會重新變粗,而且還會因爲缺少肌肉支撐而出現皮膚鬆弛下垂的情況,更加影響美觀。

種種社會現象反映的是,我國年輕羣體不斷攀升的“容貌焦慮”。近日,北京偉力嘉美信醫療整形皮膚科院長陳文輝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呈現出醫美年輕化的趨勢,以前醫美消費者年齡層次在30歲左右,但現在有更年輕的羣體加入。

由此,我國顏值經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吸金能力不斷增強。據不完全調查,95後年輕人中近8成人表示容貌焦慮,其中對自己容貌非常不滿意,需要很多醫美項目提升顏值的重度焦慮者佔4.5%。我國醫療美容市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醫美市場之一,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低滲透率基數爲未來提供了增長空間。

艾瑞諮詢統計,2013年-2017年,醫美行業高速發展,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在30%左右。隨後行業放緩,因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增速放緩至11.6%,但經過行業的自我調整與變革,預計市場將逐步回暖,2021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200億元。

但在顏值經濟大熱的背後卻是黑醫美的大肆橫行,每年近10萬人因黑醫美致傷致殘,且多數消費者投訴報案無門,維權之路異常艱難。不容忽視的是,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黑機構、黑醫生、黑內容、黑項目和黑服務等現象。

對此,包括新氧在內的醫美平臺開始“破圈自律。近年來,新氧一直在美商教育和科普避坑方面持續發力。據瞭解,2020年5月,新氧就聯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共同啓動了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日前,新氧推出聯合評測平臺“新氧實驗室”,與消費者、醫生、醫療器械/藥品廠商、醫美機構、醫美達人等共建美容消費全鏈條的科普評測平臺。

黑醫美“大肆橫行”

“顏值經濟”大熱,醫美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但在行業欣欣向榮的另一面,卻是黑醫美的大肆橫行。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醫美行業仍處於野蠻生長階段,各類醫療事故、非專業醫師、非正規機構、廉價非法針劑的現象較爲普遍。

根據安信證券研報,我國中游醫療美容機構的毛利率在50%-70%之間,行業分析認爲,這已經屬於暴利行業。醫美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資本逐利和盲目擴張的發展弊端。一些醫療機構一味追求商業利益,引發了諸多行業亂象

陳文輝介紹,諸多行業亂象反映的是犯罪成本太低。因懲治力度不夠,所以相關黑醫美機構願意冒險獲較高收益,但正規醫生不會爲了蠅頭小利犧牲自己的職業聲譽。

此外,範圍經營現象也較爲普遍。陳文輝指出,就算是正規機構,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

其認爲作爲一名醫生還是要做自己範圍內的事情,尤其是要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我是一名皮膚科醫生,讓我去做雙眼皮手術我肯定不做,無論給多少錢都不做,因爲這不是我擅長的。”

據統計,2020年,全國合法正規的醫美機構僅佔比12%,非法、超範圍經營的醫美機構數量超過80000家;擁有執業資質的從業醫師數量爲3.8萬人,非法從業的“黑醫生”超過10萬以上。

產品端國內市場同樣存在非合規產品。根據《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隨着醫美項目需求端旺盛,供給端卻沒有相應的匹配度,所以催生了一批非合規產品。根據《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醫美光電設備國外四大設備廠商市佔率高達80%,廠商與經銷商只能售賣給合法的醫美機構,因此艾瑞專家推測,非合規醫美場所90%以上流通醫療美容設備合規性存疑,不到10%的合規產品可能通過多手租賃或走私流入市場。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十年間,中國已成長爲全球醫美最大市場之一。2019年我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約爲1769億元,同比增長22.17%。手術醫美市場佔比爲62%,非手術醫美市場佔比爲38%。“在市場飛速增長的情況下,中國正規醫美機構和整形醫生的增速卻無法滿足爆炸式增長的求美者數量,市場缺口依然顯著,是導致一些亂象和隱患產生的原因。”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曉軍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與消費者產生醫療美容糾紛的原因主要四點:第一,個別醫療美容機構以盈利爲目的,極力鼓動消費者做醫療美容手術,但存在着虛假廣告,術後美容效果,並沒有達到所宣傳的;第二,技術的問題導致美容手術失敗,甚至出現一些惡性事件;第三,部分機構、個別醫生爲了額外的經濟收入,極力向前來美容的人推薦所謂的藥物或者化妝品,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第四,由於部分醫療美容機構由於資質、技術不達標,或者因爲資金斷裂或者經營的原因跑路、倒閉,導致消費者受到損失,既有經營不利的問題,也有機構不誠信經營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議,建立長效機制,加大聯合執法,取締非法的醫美從業人員,嚴厲打擊各類無證醫美從業行爲和非法培訓機構,建立“黑名單”制度並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多渠道定期公佈違法違規案例,倡導消費者選擇正規美容醫療機構和正規醫生接受醫療美容服務,保障醫美市場秩序的安全穩定。

6月10日,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等八部門聯合發文,決定於2021年6月-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併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工作任務包括四大方面:(一)嚴厲打擊“未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非法開展醫療美容相關活動的行爲。(二)嚴格規範醫療美容服務行爲。嚴禁聘用非衛生人員、超範圍開展診療活動,嚴禁“以次充好”,嚴禁發佈虛假醫療廣告、嚴禁違規分解手術項目等。(三)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爲。(四)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互聯網信息。

因正規產品與非正規產品成本差別很大,所以“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陳文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其隱蔽性很強,整治起來有難度,因此國家應加大監管力度。“正如此次八部門聯合發文,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打擊黑醫美。打擊力度更大了,時間長度更長了,但關鍵還是看能不能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於規範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顯示,金融機構應當選擇證照齊全、依法合規經營的第三方醫療美容機構合作,並建立相關機制對其合法合規性進行定期評估,如存在違法違規行爲,應立即停止合作。

行業自律需要“破圈”落地

除國家監管外,新氧等醫美平臺也同樣致力於解決黑醫美問題。相關平臺方可藉助其號召力,大範圍組織醫美行業的企業加入自律行動組織。據瞭解,2020年5月,新氧就聯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共同啓動了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在近一年時間內,攔截問題機構10902家,處理疑似違規或超範圍執業醫生34905人次,處理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141157例,總處理違規內容1043313條。

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曾公開表示,新氧一直以來在同黑醫美作鬥爭。“輕醫美從來並不輕,生活美容和醫美有很大的區別,大家注意到這一點,才能夠更好的保護消費者權益。”

張力明指出,在與黑醫美抗擊過程中,新氧發現有很多嚴峻的現狀存在:第一,黑醫美目前的數量其實是很龐大的,行業自律其實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第二,互聯網本身已經成爲黑醫美的溫牀,正規的機構,正規的醫生可能會面臨一個越來越不掙錢的狀況;第三,在抗衰老和非醫手術類應當多加以重視。

醫美行業的自律行動應着重於對違法機構、違法醫生資質的排查,淨化行業情況。在此過程中,張力明介紹,新氧將從三個方面出力:一是把新氧之前平臺治理的經驗產品化、技術化,對醫美機構進行輸出,將用戶風險指數和機構風險指數作爲一個更爲廣爲適用的標準推廣。二是對醫美消費者進行宣傳教育。“無論是輕醫美,還是生活美容,定義到底是什麼,醫療美容到底代表什麼,我們需要以一種怎樣的態度面對它,這可能是需要包括新氧在內大家需要共同努力的事。”三是聯合更多行業資源,尤其媒體資源,推動醫美行業自律進入深水區,共同關注才能更好打擊黑醫美。

信息不對稱其實是造成衆多醫美行業亂象的關鍵因素之一。消費者難以找到權威醫美資訊,黑醫美屢禁不止,倒逼行業推動醫美系統化科普教育,提升消費觀念避坑,打造專業、安全、優質的醫美消費環境至關重要。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欒傑曾在“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之“強化醫美行業自律科普提升消費認知”專場論壇上也表示,做好醫美科普不在於加大宣傳、增加渠道,而是怎樣減少營銷、精心策劃的“科普”,真正爲大衆提供所需要的“科普”。

爲了真正爲大衆提供“科普”,新氧整理髮布了首個系統透視醫美行業消費陷阱的指南。新氧按照醫療美容消費前中後三個流程,梳理了獲取信息、機構查驗、醫生選擇、消費認知侷限、藥品儀器合規、貸款推薦、簽署協議等八大方面的25個醫美常見陷阱,並對此提出了相關規避建議。

實際上,近年來,新氧一直在美商教育和科普避坑方面持續發力。

5月28日,中國首個針對日化美容、生活美容、醫療美容等全業態美容產品的聯合評測平臺“新氧實驗室”正式上線。“新氧實驗室”打破了原有的美容產品評測定義,從測評立項、設計測評方案、正式測評,再到得出測評結果,整個過程都專注於將生物與化學概念上的技術轉變爲消費者更容易理解的科普知識,通過圖文、視頻欄目,與消費者、醫生、醫療器械/藥品廠商、醫美機構、醫美達人等共建美容消費全鏈條的科普評測平臺。

新氧科技副總裁王貝介紹,推出新氧美容產品聯合評測平臺的初衷來源於新氧去年上線的一檔醫美消費避坑評測視頻欄目《新氧實驗室》,截至目前該欄目已經得到了兩億多次的關注。今年,基於新氧自媒體矩陣,新氧與國內領先的產品檢測機構衆聯檢驗認證集團、中國領先醫美設備代理商金宏帆,分別就美容產品專業檢測和醫美醫療設備功效類檢測標準制定達成合作意向。“流量越大,責任越大,新氧將會繼續發揮行業頭部自媒體的力量爲更多的檢測機構提供支持,並且爲廣大求美者提供更加專業和深度的醫美消費避坑服務。”

衆聯檢驗認證集團相關負責人陳慧寧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正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質量強國邁進,作爲第三方檢測機構,將與新氧攜手在更多領域攜手並進,結合醫美科普和消費避坑,共同填補醫美領域專業檢測的空白。”

對於檢測標準的制定,陳慧寧表示,衆聯集團主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人體功能學特點等進行標準制定,並以推動醫美行業檢測標準化爲目標。

此外,爲打造真正專業、安全、優質的醫美消費環境,促進互聯網醫美內容生態的建設,新氧還將面向平臺上的專業醫生和機構招募新氧聯合評測平臺顧問團,一同爲醫美行業制定專業標準和規則。

王貝介紹,目前已有超百家機構和醫生與新氧聯合評測平臺進行合作。此外,新氧聯合評測平臺未來還將全面開放給醫美KOL,使其可用新氧聯合評測平臺硬核設備做醫美產品的功效檢測,輸出專業醫美科普內容以幫助更多人科學變美。

打擊黑醫美、打造優質消費環境需多方共同努力。“第三方平臺、醫美機構、整形醫生、新聞媒體和消費者都需要持續參與到醫美行業的自律行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醫美行業的線上化、平臺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朱美如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