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都有老屋「離奇自燃」! 臺灣86件歷史建物被燒光

鹿港鳳山寺2016年8月24日遭到大火燒燬。(圖/翻攝自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粉專)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法國巴黎聖母院失火事件,讓全球感到十分不捨與痛心,不少臺灣人也表示惋惜。但事實上,臺灣平均每個月都有歷史建物「離奇失火」,光2016年就有12棟老屋被燒燬,而且都在斷水斷電狀態下莫名自燃,過去還有網友建議乾脆研發「老建築自燃發電法」來取代核電

▲臺灣2016年被燒燬的歷史建物。(圖/翻攝自Facebook/文化銀行

網站圖文不符」對臺灣古蹟自燃整理出一份資料,過去發生火災的文化資產有86件,其中受到破壞的有41件,真實數量有可能還更多,而且這些火災案件絕大多數都抓不到兇手,也就是離奇的自己燒起來,因此,網友都戲稱根本是「超自然現象」。

有網友曾經在PTT討論過,似乎只要有財團地主想開發某個古蹟的周邊,那棟歷史建物就會在半夜「不小心起火」。還有人透露,歷史建物只要被政府列冊,過沒多久就會莫名自燃。網路上有不少人都相信這是「陰謀論」,古蹟怎麼可能會莫名其妙燒起來,於是將矛頭指向「都更」。

▲曾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北市議員曾柏瑜,在臉書PO出臺灣這10年燒掉的文化資產。(圖/翻攝自曾柏瑜臉書)

事實上,臺灣有很多歷史建物都沒指定登錄古蹟,所以不具文化資產身分,也就不受到法規的保護,所以在莫名「被消失」的情況下也無法律可罰。而屋主們不想要房地產被指定成文化資產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傾向開發土地,並非保存古蹟,或是怕增建會受到限制,還有政府的獎勵方式實際地價不符等等,文資法對於屋主管理不當的處罰也更讓人卻步。

因此,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會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房地價格高、私有產權爭議、文資法機制漏洞、獎勵補助不足、開發利益誘因。而且除了私有產權人不想要自家變文化資產,連公有產權的歷史建物也常因爲利益開發問題,遭到不明原因燒燬。

資料指出,臺灣在每年年底,也就是規劃明年預算以前,就會有大量的古蹟被燒燬,而且幾乎都抓不到兇手,所以也沒人需要爲此負責,這些被燒掉的古蹟幾乎都面臨被清空命運,大多數變成建案預定地,或是已經蓋好並銷售出去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