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躺平也會痛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名醫問診

孫立偉(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躺平也會痛的脊椎壓迫骨折

脊椎是承受人體垂直重力的主要支撐,當外力碰撞導致崩壞損傷或因自身骨質流失而使椎體身體重力壓裂,即稱爲「脊椎壓迫性骨折」。年輕人常見於交通事故工作時的突發墜落意外,而65歲以上的銀髮族可能因年齡增長骨質疏鬆,這時即便小小的碰撞對脊椎都可能造成極大的震盪效應

脊椎壓迫性骨折會造成病人異常疼通,即使躺平不動臥牀休息也會讓人感覺度日如年,日常起居更需借他人之手,不論對患者本身或對家庭其他成員都會造成影響。椎體骨折雖不致威脅生命,但因其治療有分積極與保守消極,對病人與其照護者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各不相同。

保守治療:臥牀休息

病人臥牀休息,醫生給予止痛藥,但止痛藥不能完全壓制骨性疼痛,只要稍一移動都可能會產生劇烈疼痛。因此病患有幾個月期間無法動彈,隨之而來可能是褥瘡尿路感染肺炎等併發症。根據臨牀經驗,75歲以上病患一年內死亡率甚至與乳癌相當。如不臥牀,穿背架也是一個選擇,但疼痛仍然如影隨形。

積極治療:微創手術

﹝1﹞經皮椎體成型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以細針在X光下精準定位,找到塌陷的椎體後注入液態水泥,待硬化後便可提供椎體足夠的穩定支撐。此種手術傷口小、時間短、失血少、風險較低,對組織破壞微小,優於過去在背上病竈大興土木傳統手術,若病人選擇局部麻醉更能縮短手術時間,且手術進行時或完成後疼痛會立即緩解。

﹝2﹞經皮駝背矯型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此術式一樣以全程X光精準定位與微創爲概念,但細針前端多了一個撐開器。術中確定位置後依病人椎體崩塌程度在X光下加壓使細針前端的撐開器有效打開、進而將塌陷的椎體重新頂回原位並撐出空間、之後再以骨水泥充填空間、穩定椎體後便可立即達到療效

提醒銀髮族留意骨鬆,如碰撞脊椎壓迫性骨折,經積極治療可大幅改善,千萬別畏懼手術而放棄美好退休生活品質。

孫立偉小檔案

現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曾任:

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專任主治醫師(包含支援 雲林虎尾 天主教若瑟醫院)

◎亞東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創傷科合聘專任主治醫師

◎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總醫師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