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南美髮光!SYM重型速克達連續4年拿下巴西第一名

▲開放一般民衆參觀後,會涌入數十萬人次,開闊的走道將比夜市還難穿越。(圖/記者吳秉嵩攝)

記者吳秉嵩/米蘭採訪報導

隨着大衆交通工具普及臺灣機車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本土廠商無不極力向外發展。SYM三陽靠着優異的速克達技術在海外開疆闢土,不僅打開60多個國家的銷售大門,更連續4年在巴西獲得最佳速克達車種榮耀,現在更跳脫傳統思維,砸重金打造純電動概念車,在2014米蘭車展上引爆話題,說是臺灣之光絕不爲過。

數個月前,不少人都看過一張臺北橋「機車瀑布」的照片,還爆紅到國外,也顯示機車普及程度。但事實上,現在臺灣每年約60萬臺的銷售已經到頂,再難有大幅成長。本土廠商以根留臺灣的前提下,紛紛提高外銷比重,從歐洲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到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墨西哥等地,都可見到臺灣機車的身影。

▲輕巧短小的門擋,大幅降低開門所需的安全距離。(圖/記者吳秉嵩攝、三陽提供)

歐陸逐漸打開知名度的SYM,現在也積極展現企圖心,把MIT帶到南美洲。光是在巴西,就以300cc的速克達CITYCOM款式,連續4年奪下該國「最佳速克達」的頭銜,粗估銷售已超過2萬臺。海外營業部經理黃文捷指出,由於當地仍是打檔車爲主流,與其硬拚,倒不如推出完全不同的車種,事實證明真的一炮而紅,讓三陽順利打開當地知名度。

這次2014米蘭車展,SYM先推出新系列的SYMPHONY ST,從排氣量從50、125到200,強調16吋大輪徑,就是要應對歐洲許多城市內的石板凹凸路面,讓騎乘者有更舒適的駕馭經驗;7.5公升的超大油箱,加上1安培的USB充電裝置,讓長途旅程更順暢,也不用再擔心手機沒電。但因使用需求不同,這款預計在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上市的速克達,並不會在臺灣出現。(參閱附註)

除了維持既有的機車本業,SYM也是臺灣唯一汽機合一的本土廠商,挾着強大的產業優勢,SYM這次跳脫傳統思維,在環保的前提下,以機車設計出發點,打造出「ex4U」純電動概念車。其最大特點就是前駕後載各一人的機車設計,大幅減少車寬,提升行動便利性,無論是迴轉或在狹小巷弄間穿梭,都能比一般汽車更遊刃有餘。

方向盤右方三個按鍵即爲檔位,左方智慧型手機可查看後座情況。(圖/記者吳秉嵩攝)

安全性上,四輪不易打滑翻車,前後座也都有安全帶設計,車兩邊門擋設計成鷗翼式向上展開,減少開門所需的安全車距,大幅降低後方追撞的危險。在便利性上,除了車身小外,對駕駛也極爲友善,以切換按鍵檔位,手指一按就能簡單搞定;裝置於前座的智慧型手機,不僅能導航,也能過APP配合車底監視器,觀看後座的小孩狀況,而後座還可收起當成置物空間,「ex4U」可說兼具汽機車優點

目前「ex4U」僅打造出2臺,臺灣法令也尚未開放,但SYM仍持續不斷研發,試圖在重點「電池」上取得突破,若能大幅增加每次充滿電後的行車距離,將會更有競爭力。雖然尚在概念車階段,但工作人員私下推估,未來售價可能落在15到18萬臺幣之間。

附註:許多讀者都有相同疑問,爲何本土車廠研發的許多優秀車種,都看得到買不到?除了大家熟知的法令規定限制外,其實還包括地理因素。外派義大利多年的SYM海外營業部經理黃文捷舉例,由於歐陸許多大城市內都還保有石板路,甚至泥土路,因此大尺寸輪圈纔能有更高的舒適度,臺灣主流的10吋或12吋就不符合需求;若以16吋的歐陸規格在臺銷售,馬上面臨售價提高的壓力;而臺灣城市內大多是柏油路面,10吋與16吋的舒適度差異,並沒有大到足以讓臺灣大多數消費者買單,因此需求上的不同,造成明明是MIT,但可能臺灣民衆無法購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