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孤鬆獨秀

莫言王振陳獨秀詩欣賞

莫言題名

釋文

孤鬆獨秀

莫言

莫言手書陳獨秀詩《夜雨狂歌沈二局部之一

莫言手書陳獨秀詩《夜雨狂歌答沈二》局部之二

莫言手書陳獨秀詩《夜雨狂歌答沈二》局部之三

莫言手書陳獨秀詩《夜雨狂歌答沈二》

釋文

夜雨狂歌答沈二

陳獨秀

黑雲壓地裂口

飛龍海勢蚴�Y。

喝日退避雷師吼

兩腳踏破九州九。

九州囂隘聚羣醜

靈瑣高扃玉狗

燭龍老死夜深黝,

伯強拍手滿地走。

竹斑未泯帝骨朽

來此浮山去已久。

雪峰東奔朝岣嶁,

江上狂夫白首

筆底寒潮星斗

感君意氣進君酒。

滴血寫詩報良友,

天雨金粟泣鬼母

黑風吹海絕地紐,

羿與康回笑握手。

(莫言 書)

陳獨秀人像照

莫言賞析陳獨秀詩《夜雨狂歌答沈二》

釋文:

賞析

臺靜先生文章《酒旗風暖少年狂》稱,陳獨秀這首《夜雨狂歌答沈二》作於一九一五年。

詩題及詩中對天氣情況的描述,其時當在盛夏,正是《青年雜誌》(次年改爲《新青年》)創刊前夕。詩題中的沈二,即後來名滿天下的大書法沈尹默先生,而陳公沈公早期書法“其俗入骨”的四字酷評,亦是流傳百年之掌故了。且不說沈公胸懷寬廣、不以爲忤,反而警鞭高懸,苦臨北碑,終於脫胎換骨成一代宗師,且說這首詩。這詩名爲答沈二,但實是陳公胸中苦悶鬱塞的一次宣泄,也是他胸中激情的一次爆發,亦是一篇向舊世界宣戰的檄文。陳公一生,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襟懷坦蕩光明磊落,是真有性情、真有膽魄、敢向一切妖魔鬼怪作戰的偉丈夫。這樣的人物,猶如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永恆地放射着指點迷津的光芒。

吾觀看電視劇《覺醒年代》,數次熱淚盈眶。先賢陳獨秀,人中龍鳳,時代驕子,敢爲天下先,能忍曠世辱,是五百年一出之奇才。表演藝術家於和偉先生,儘管相貌與陳公並不太像,但如同陳公的靈魂附體,他演出了陳公的精神,塑造了藝術化的陳公形象。吾觀劇激動之餘,口占七律一首:

億萬人民覺醒時,

方知大俠好吟詩。

狂歌驚破雞蟲膽,

椽筆戳穿魔鬼皮。

半世污言遮臉面,

一朝澡雪見鬚眉。

厚顏妄議先賢句,

期待高人炫麗詞。

陳公這首古風押二十五有上聲��,且一��到底,雄風浩蕩,霸氣洋溢,宏大的氣魄與瑰奇的想像,大有李長吉之風,在五四時期那些文人裡,鮮有出其右者。詩之首句“黑雲壓地地裂口”,當是從李長吉“黑雲壓城城欲摧”化來,而“飛龍倒海勢蚴�Y”句,似乎是龍捲風樣貌之描述,與李長吉“甲光向日金鱗開”句好有一比。下句“兩腳踏破九州九”,如此用九,頗類民間戲曲中爲壓��之救命詞兒用法,但用在此處,別有一番莽蕩豪強之氣。爲什麼要踏破這九州九?因爲這九州羣醜囂聚,殿堂高聳,玉狗猖狂,權貴橫行。而“燭龍老死夜深黝,伯強拍手滿地走”兩句,似可與毛公的“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並讀。查典知“伯強”一指風伯,一指疫鬼,竊以爲此處應指疫鬼。“竹斑未泯”句,似指娥皇、女英故事。而下句中之“浮山”當指陳公故鄉之山也。吾以爲此兩句應是感嘆歲月流逝,時不我待。下句中之“雪峰”應是泛指西方之山,而“岣嶁”無疑是指衡山主峰。“江上狂夫碎白首”不知出自何典,“狂夫”是指屈子?或是詩人自謂?還請方家教我。“筆底寒潮撼星斗”,竊以爲此句是本詩之眼也。此詩不久後創刊的《新青年》,正如一股猛烈的激流,衝激着腐朽的政權,撼動着黑暗的世界,並引發偉大的革命運動。“感君意氣”“滴血寫詩”兩句,吾以爲並非單指陳、沈二公之誼,乃是泛指與陳公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之誼也。“天雨金粟”與“黑風吹海”兩句,竊以爲表現了革命者摧枯拉朽、開天闢地的豪邁氣概與創造精神,而最後一句中射日的后羿與撞山的共工這兩位打破舊秩序、創造新世界的英雄,惺惺相惜,握手談笑,就是必然的了。

斗膽妄解先賢大作,錯謬之處,還請方家教正。

辛丑四月廿七日

莫言

陳獨秀人像照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局部之一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局部之二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局部之三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局部之四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局部之五

王振手書陳獨秀詩四首

釋文:

聞君將發扶桑渡,

已識相逢又一秋。

寶劍莫彈知己淚,

諸天終古美人愁。

東航觸我追前夢,

南國依然困楚囚

近別元離同一散,

我心惻惻沒來由。

本有沖天志,

飄搖湖海間。

偶然憩城郭,

猶自絕追攀。

寒影揹人瘦,

孤雲共往還。

道逢王子晉,

早晚向三山。

村居愛溪山盡,

臥枕殘書聞杜鵑。

絕學未隨明社屋

不辭選懦事丹鉛。

嫩秧被地如茵綠,

落日銜天似火紅。

閒依柴門貪晚眺,

不覺辛苦亂離中。

敬錄陳獨秀先生詩四首,祭先生仙逝七十九週年。

觀鵲臺 王振

王振書

――專欄介紹――

此篇原發表於微信公衆號“兩塊磚墨訊”2021年06月12日(第六十四期)

我和王振深感藝術之魅力,書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請一公號,名“兩塊磚墨訊”,以此爲平臺與書友文朋通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