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國際學術研討會 23、24日屏縣府舉行

屏東政府23、24日,於縣府南棟301會議室舉辦「南國萬國交會。圖:過去石門峽谷,現是進入牡丹鄉重要的一條道路 。(圖/記者陳昆福翻攝)

記者陳昆福/屏東報導

爲推動屏東縣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劃,屏東縣政府於11月23、24日一連兩天,於縣府南棟301會議室舉辦「南國與萬國的交會:全球視野下的羅妹號、牡丹社事件與十九世紀瑯嶠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地方與學術互相搭起橋樑的重要一環。

西鄉都督遺績紀念碑」與「徵蕃役戰死病歿者忠魂碑」。

會議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兩場座談會,以及四場論文發表會。專題演講部分,則分別由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Transforming Empire in Japan and East Asia: The Taiwan Expedition and the Birth of Japanese Imperialism》一書的作者Robert Eskildsen,以及牡丹社後裔現任牡丹國小教師,以原住民觀點進行牡丹社研究高加馨擔任。

座談會首場臺大醫師、長篇歷史小說《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分享其結合醫學專業以及歷史考據的研究心得。第二場綜合座談會則由Eskildsen教授以及琉球大學大浜鬱子教授等多位老師,共同分享牡丹社事件的研究心得。四場論文發表,分別以「從萬國之眼觀牡丹社事件」、「從史料走出新觀點」、「走進地域體會族羣互動」、「歷史的牡丹社事件之外」,共14位發表者都是國內外對於牡丹社事件、恆春半島研究有相當成果累積的學者專家,以及有志於鑽研領域的青年學者。配合該活動現場展示牡丹社事件始末及其中重要人物等相關資料,與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裡,被日軍砍去的四位牡丹社人頭骨,輾轉成爲英國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藏品的歷史過程,以及李仙得卓杞篤訂定的「南岬之盟」等相關研究、考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