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手工蛋餃

散文

火鍋要下蛋餃,有時煮湯煮麪也會需要蛋餃當配料。一般人去超市商店買現成的蛋餃,講究人備模具鍋子,備好自己要的餡料,在廚房爐火上製成。

但也有「有病」的人,窩着炭爐前拿着湯勺,做着自己的手工蛋餃:例如我們家的年夜菜,都一定要有從祖父傳下的,用木炭炭火做成的手工蛋餃。

木炭手工蛋餃原本都是除夕當天製作,但因爲剛滿週歲的小姪子把雞蛋玩具,砸破了好幾顆,只好緊急收集乾淨的蛋汁,湊成了一大碗公,叫我配着餡料立刻「上工」。

將木炭放在小炭爐上燒熱後,最害怕的是「第一顆蛋餃」:木炭蛋餃一年只做一次,總是需要失敗品恢復記憶;而且不鏽鋼湯勺剛擺上炭爐,不管豬脂肪塊如何在湯勺上塗抹,仍然冰涼的湯勺總無法肥肉中煸出任何一滴熱油。若心急地把蛋汁淋下,就是直接沾黏在湯勺上,若要勉強放上肉餡,那就變成一團團蛋屑肉屑,徒然浪費食材

在舉步維艱的打擊後,去年的記憶才和脂肪塊一起慢慢發出焦香,並在湯勺上透出一滴滴豬油,和油已經在湯勺燒熱的「滋滋」聲,這時淋下的蛋汁立刻在滿是豬油的湯勺上形成一塊堅固,不沾鍋的圓形蛋皮,再從容放上絞肉,挑起蛋皮,就是一個完美的「金元寶」。

聞着煎熟的蛋皮香,配着手機播放的音樂,倒也可以在燒紅木炭和濺出豬油的刺人熱氣中消磨一個上午。看着滿盤傑作成品,即便滿身焦炭味也不算什麼了。

用湯勺甚至是湯匙做蛋餃的方式也曾在網路上看過,但爲什麼堅持要炭爐這點,問過好幾次原因父親都只是含糊其辭,只說看着祖父曾這樣做,就叫我有樣學樣便是。最後實在拗不過每年的同樣問題,就說直接在瓦斯爐上製作也是可以。但自己細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爲除夕爲了煮年夜飯,家中所有的爐竈都處於充分運作,但要做的菜永遠就是那麼多,進度永遠都是落後,只好將家裡所有能燒火的東西都搬出來,能煮幾道是幾道,這纔有了這個「木炭蛋餃」。

今年母親把窩在炭爐前專心製作蛋餃的自己拍了下來,將其放到社羣上,倒也收穫了不少迴響:比起在自己的社羣頁面上高談闊論,以得罪人爲樂,將生活瑣事等各種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更能獲得大家的共鳴。

「喔,原來我也是會幾道功夫的嘛。」看着午餐馬上端出來的蛋餃湯,心裡帶着自嘲且得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