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資不抵債的名山大川

再不約着去爬山,這些山嶽景區可真要倒閉了。

窮途末路狼牙山

隨着《隱秘的角落》熱播,“約着去爬山”成了近期一句打招呼的熱門流行語

真能約着去爬山,最開心的莫過於今年那些窮途末路的山嶽景區了。

2020年5月10日,洛陽欒川養子溝4A級景區申請破產,成爲疫情防控期間首家申請破產的景區,破產原因系資不抵債。

更慘的是,5月11日,又有網友爆出狼牙山景區經營企業河北易縣狼牙山中凱大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拖欠債務不償還,和此前民間集資債權人已“拉扯”半年之久。

在這場“追債風波“中,旅界讀者“嘻嘻哈哈”認爲“創造狼牙山品牌,建設狼牙山易縣政府沒出一分錢,都是廣大債權人出借給中凱集團的,現在中凱和縣政府想賴賬,不還債權人款”。

另有旅界讀者Healer透露,“狼牙山中凱集團欠款金額,據說已經幾十億,甚至近百億(未證實)。但從數千老百姓的存款看,金額已十分巨大,至今已有8個月之久,未給明確還款計劃,現在老百姓要錢無門,無奈只能搬着牀在他家口吃住,已有很多家庭,家破人亡。”

而易縣縣委宣傳部指出,是自2019年8月開始,部分民間借貸人從該企業撤資,引起持續集中擠兌,導致中凱集團資金鍊斷裂,形成企業債務危機。

此後,中凱集團法定代表人盧中凱在一份公告中稱承認廣大債權人的合法債務,力爭在2020年10月底之前,償還不少於10%的債務,同時努力謀劃確定後續清償計劃,適時公告。

即使是盧俊凱承諾償還10%,借貸人們也表示不樂觀。

據百度狼牙山貼吧網友統計,這些年狼牙山民間集資籌款數額從數萬元到幾百萬不等。

貼吧網友“二次元笑容“稱,很多不幸的家庭,將錢放在狼牙山以收取利息爲補貼家用。就是因爲相信狼牙山中凱集團,纔會有那麼多的人,那麼大的數額存在這裡。然而沒想到,最終還是敗給了所信任的人。”

盲目擴建留後患

狼牙山和養子溝的資不抵債並非個例,疫情大潮下,更多山嶽景區陷入困境。

“只要景區停擺一天,我們就要損失450萬”——五一前夕,黃山旅遊董事長章德輝在日前接受採訪時,焦灼不安。

在他焦灼不安的背後,是新冠肺炎對旅遊業直接而慘烈的衝擊。

黃山風景區從2月21日恢復開放時僅冷清到只剩1名遊客,黃山旅遊也從2019年一季度盈利2300多萬元,到今年一季度虧損逾7700萬元業績的下滑。

A股市場中,共有張家界九華旅遊、長白山峨眉山A、黃山旅遊5家山嶽景區上市公司,而這5家也基本囊括了國內5A級景區最好的優質資源

一季報公佈後,五嶽劍派淨利潤均出現嚴重虧損,峨眉山A一季度虧損逾9500萬,張家界一季度虧損逾3600萬,長白山一季度虧損逾2900萬,九華旅遊虧損逾2700萬,麗江旅遊虧損逾2100萬。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不少景區稱因疫情影響所致。

例如,在財報中,張家界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報告期內,張家界旗下景區景點、景區運輸及酒店等暫停營業,導致張家界2020年一季度的接待人數嚴重下滑、營業收入大幅減少。

但張家界的3671萬虧損其實和盲目擴建有直接關係。

2016年6月,張家界“大庸古城項目正式動工,總投資額後由18.83億元調整爲22.10億元,該項目被視爲張家界尋求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乃至張家界圖謀未來的押注之舉。

曾經一度張家界大庸古城項目宣稱進度已達到96.97%,完工在望。

不過,2020年4月,張家界發佈《關於大庸古城項目建設的進展公告》,宣佈繼續投資大庸古城項目建設及延遲開業。

該項目爲何需要加大投資?

張家界表示,目前行業及市場情況發生了新變化,施工工藝難度增加、工程造價上漲、業態設施完善等原因,需調整工程建設投資費用、業態配套費用、財務費用等。公司董事會同意將該項目總額投資額度再次增調約爲24.4億元。

巨資投入後,完工日期卻遙遙無期,張家界的危險擴張也體現在深陷泥潭的狼牙山景區。

在盧俊凱給債權人的“自白書”中,他開篇就提到,“在狼牙山景區開發建設過程中,投入大量資金,先後經營狼牙山核心景區,開發建設牡丹園玫瑰園、龍門湖歡樂世界、滑雪場、中凱大酒店等項目。”

事實上,狼牙山玻璃棧道纔是盧俊凱的“滑鐵盧”。

2017年,位於河北保定的狼牙山玻璃棧道建成,當時的宣傳語是“更高、更透、更嚇人!”

這個號稱“讓人嚇破膽”的玻璃棧道設計長達5公里,遊客沿着玻璃棧道,一路可以登上466平方米的玻璃觀景臺,最多可同時容納200人觀賞。

旅界君瞭解到,200米的玻璃棧道造價可以控制在200萬元以內,而長達1公里的棧道,造價就高達1000萬元,以此換算,狼牙山這條5公里的棧道天價花費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當時市場規律,如果投資一條造價300萬元的玻璃棧道,檢測費用爲40萬元~50萬元。

好景不長,去年3月起,河北開展了爲期一個月的高風險旅遊項目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要求加強玻璃棧道類“高風險項目”安全整治,並提出新建玻璃棧橋類項目已營業項目一律停業整頓。

由此,狼牙山斥巨資靠玻璃棧道翻身的野心戛然而止,失去了“吸金”的玻璃棧道,狼牙山就此一蹶不振。

狼牙山倒下了,那些A股名山還在苦苦支撐,先天光環卻註定難敵盲目擴張。

自然景區=GDP收入?

有一說一,山嶽景區乃至自然景區在日韓乃至歐美能上市,甚至成爲地方政府增收GDP的利器都是一件稀罕事。

例如,日本旅遊景點的票價格一般是很低的,公園和自然景觀大都完全免費,歷史文化遺產人文景觀收取的費用也很少,參觀不少世界文化遺產景區及“國寶”級歷史建築僅需幾百日元(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甚至免費。

景點門票價格較低,既與日本重視環保及社會效益的意識有關,也歸功於國家鼓勵官民協同管理、協調發展的策略。

但日本的一些商業、娛樂性旅遊設施的門票價格較高,大阪環球影城12歲以上游客的1日票價需要近600人民幣。集水族館遊樂園等功能爲一體的橫濱八景島海洋樂園的成人一日通票價也在300元左右。

其實自然景區作爲公共資源,即使是收門票在國外都是件很值得商榷的事情,但在國內這些名山大川卻成了理所當然。

最有意思的是,佛教名山普陀山眼見峨眉山、九華山、五臺山三座佛教名山在A股上市多年,也想湊個熱鬧,卻連續多年衝A失敗。

毋庸置疑,普陀山因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而得名,佛教是普陀山最核心的旅遊資源和吸引力要素。因而,普旅股份的上市難免會被認爲有捆綁宗教的嫌疑。

此外,每逢景區票價調整的“解禁期”,知名山嶽景區門票漲幅從20%到60%不等。消費者頗有怨言,景區卻底氣十足:有行政許可,是市場行爲,漲價無可厚非。

門票經濟成爲5A、4A山嶽景區坐地斂財的看家法寶,但相應的,卻是旅遊服務的滯後。不少山嶽景區配套建設落後,不僅坐椅、廁所等設施陳舊稀少,一些景點內餐飲、住宿更是搭車漲價,屢屢遭致投訴。

旅界讀者“濤聲依舊“特別不理解盧俊凱狼牙山景區因爲民間擠兌才資不抵債的說法,“經營了十幾年,賺的錢都哪裡去了?才半年沒收入就扛不住了嗎?”

這是個好問題,能回答的只有運營國內山嶽景區們的那些“大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