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音樂是我聽過最美的!李哲藝創灣聲讓世界「聽見臺灣」

文/黃凱翊 攝影謝婷婷

「如果我今天一直在臺灣,我覺得這個念頭不會這麼強烈,可是一旦離開這塊土地到別的國家去,你會發現『來自何方』其實蠻重要的。」一從指揮台下來開始進行訪談,知名音樂李哲藝就拋出了這麼一個觀念

曾獲得第2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的李哲藝,是位優秀的豎琴演奏家,但他也同時擅長作曲、編曲,而且創作量非常驚人,目前已經累積創作超過1500首,編曲作品超過4500首。如此多才多藝的他,從2016年開始,投入大量心力資產,開始籌備起灣聲樂團,一切都只因爲他想讓世界「聽見臺灣的聲音」。

▲灣聲樂團發起人兼指揮李哲藝。(圖/記者謝婷婷攝)

「我們只演奏兩種音樂,有臺灣素材的音樂和臺灣作曲家寫的音樂。」談起灣聲樂團的創辦理念,身兼發起人和指揮的李哲藝侃侃而談。常四處在國外表演的他,發現自己身爲臺灣人,卻總是演奏西方古典音樂,「有次我在英國皇家音樂廳演奏,其中表演了兩首臺灣民謠結果演出結束後有個滿頭白髮的英國老太太特地到後臺來找我。」非常善於編曲創作的李哲藝,同時也是位非常善於說故事表演家,短短几句話,就讓我們神遊到那場讓他印象深刻的音樂會場,彷彿也看到一位打扮優雅的白髮女子穿越時光,顫巍巍地走到我們面前。

老太太說,他們素不相識,但聽完當晚的音樂會後,她一定要來告訴李哲藝,「你今晚演奏的你們國家的音樂,是我這輩子聽過最美麗的音樂。」這位身處地球另一邊的老太太,誠懇講出她的感動,「對我來說衝擊是很大的。」提起這段故事,李哲藝雙眼散發着熱情不亞於當年的光芒,也因如此,讓他從20多年前起,就下定決心要發揚臺灣的音樂文化

▲英國老太太對李哲藝說,你們國家的音樂是我聽過最美的!(圖/記者謝婷婷攝)

經過了20年的等待與籌備,2017年2月,灣聲樂團終於舉行了他們的成立音樂會《寫給臺灣的情歌》,演奏會秉持着灣聲的創辦精神,演出多半都是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包括《望春風》、《橄欖樹》、《茉莉花》、《天公落水》等這些臺人熟悉的音樂,李哲藝將他們重新編曲搬進音樂廳,讓一般民衆不再認爲古典音樂遙不可及,首次開演就感動了臺下所有觀衆,甚至還博得全場起立鼓掌的殊榮。

臺北旅店戴彰紀董事長就提到,他曾經花了很多錢去世界各地有名的音樂廳,聆聽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各式各樣的音樂會,但卻始終認爲自己與古典音樂有種距離感。直到當晚聽完灣聲的首次演出,他突然發現自己得到了以前從沒有感受過的,「自己(臺灣)文化的靈魂」。

灣聲樂團在《寫給臺灣的情歌》音樂會上感動了許多臺灣靈魂,但當時很少人知道,在這場音樂會之前,所有的音樂家全都是自願無償排練演出,許多人甚至要自己額外找別的工作來賺取收入,這一切,都只是爲了可以讓更多人聽見「臺灣的音樂」。

▼灣聲樂團的團員都非常支持李哲藝的理念。(圖/記者謝婷婷攝)

【延伸閱讀】

「除了音樂,什麼都缺!」 30多人無酬演出巧遇伯樂

沒有自己的音樂可以演奏?灣聲打造「臺灣音樂」成國際名牌

全因這3種人的出現!灣聲樂團成立在「最好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