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羅德中國獎學金正式成立 首批3-6個名額

本站移民頻道編輯

本站教育訊 2015年3月30日,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時間,具有112年的歷史、享譽國際的羅德獎學金正式進駐中國。羅德獎學金以高達99.3%淘汰率被稱爲“本科生的諾貝爾”,而少數的通過者將以“羅德學者”的身份進入牛津大學深造。羅德中國獎學金的正式成立將給中國的學生帶來什麼?對於羅德基金會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羅德基金會中國理事長湯玫捷、羅德學院學監查爾斯·康恩、牛津大學副校長尼克·羅林斯、羅德基金會發展總監阿拉斯代爾·麥克萊(從左至右)

“每年哈佛畢業典禮當天的校報頭版一定是今年哈佛又有哪些畢業生成爲羅德學者了。”哈佛畢業的湯玫捷女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羅德獎學金在世界名校地位

據瞭解,羅德獎學金目前面向30多個國家,每年選出80多位羅德學者,每年到申請最後階段都會吸引超過1.2萬名申請者錄取率僅0.7%,是全球競爭最爲激烈的獎學金之一。

從歷史淵源上看,羅德獎學金於1903年成立,當時是爲了遵照英裔南非商人、政治家施素·羅德先生遺願而成立的,旨在培養“爲世界而奮鬥”、“以天下爲己任”、促進國際交流和平的卓越領袖。羅德獎學金在這一個多世紀裡,培養了近8000位全球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這些“羅德學者”中不乏衆多改變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政府首腦、頂尖學者與企業家等等。

​​·霍華德·弗洛裡爵士,因發現青黴素的療效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比爾·克林頓,第42屆美國總統;

·託尼·阿博特,澳大利亞總理;

·埃德溫·哈勃,美國天文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觀測宇宙學家

據瞭解,羅德基金會與其他大學的基金會不同的是,其他有些基金會是因爲大學要做精英班或者精英項目而產生出來的,而羅德基金會則是先有基金會而後選址選在了牛津。

羅德中國獎學金的成立標誌着羅德基金會的一個歷史性時刻,中國是羅德基金會“第二個世紀計劃”(Second Century Campaign)的首選國家。它的意義在於,中國是第一個可以選拔成爲羅德學者的非英語、非西方、非英聯邦國家,這或多或少得益於中國作爲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內地公民將首次有機會獲得羅德中國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深造。

第一批的中國羅德學者將於2015年選出,並於2016年進入牛津大學開始攻讀研究生課程。羅德中國獎學金由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捐贈者(包括李嘉誠基金會)以及牛津大學共同建立一個全新的基金,資金與現有的羅德捐贈基金相互獨立。該獎學金涵蓋所有大學和學院的學費、個人食宿津貼、醫療保險以及旅行費用,單筆獎學金總額每年超過5萬英鎊。

據介紹,第一批羅德中國獎學金的名額爲3-6個,這一數字相較於全球80多個名額以及印度自1949年以來就維持的5個名額來看還是比較可觀的。出於宣傳的考量,一開始羅德中國項目將關注國內五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浙江大學。但同時它也不排斥其他中國大學的本科生甚至在海外留學的中國籍學生,例如,據介紹,在3月30日晚上的啓動儀式上將有北京師範大學領導也參與到剪綵中。

而對於申請者的學位問題,羅德學院學監查爾斯·康恩介紹,“除了應屆本科生,即使是持有碩士或者博士學位的,只要還滿足19歲-25歲的年齡要求,也可以申請,這是有先例存在的。”

羅德中國獎學金的評選將遵從羅德獎學金在其他國家的評選程序和標準,可能在每一年會邀請7-9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專家構成多樣化的評選委員會,根據評選的四大標準進行選擇:

1、學術成就。拿國際上通用的GPA來看的話,如果滿分是4分,那麼至少要達到3.75分。

2、追求學術成績之外的潛力。包括在體育、音樂、舞蹈、辯論以及其他課外活動的全部潛力。

3、求真、果敢以及致力保護弱小、團結互助的內在品質。

4、當時羅德在19世紀的評判標準:良好的品格、領導才能和仁愛理念。

羅德學者案例參考(牛津大學副校長尼克·羅林斯介紹):

第一位學生,他的本科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大部分本科學習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他把八週的課程在四周之內就完成,並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除此之外,他也是牛津聯合足球隊的隊員,他還是新西蘭足球隊的隊長,其他同學都是非常羨慕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

第二位學生,是一個德國學生,他也是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他博士學位,我們都知道一般博士可能要三到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而且他本人除了學術之外也是專業舞者

牛津的獨特性,包括它的校園和它本身的文化背景、內涵都是讀一無二的,我們不認爲在世界其它地方設立這樣一個分校能夠完全體現出牛津本身的韻味,我認爲在中國開分校不會是我們想要採取的一個行動。

羅德基金會進入第二個世紀,我們內部也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會有一些意見和討論,就是說爲什麼我們還是要依仗於或者遵循羅德先生最原始的這些選區國而不擴展到一些更加新興的經濟體。

羅德獎學金的主旨,也是希望能夠集結世界各國的青年領袖,因爲我們認爲只有集結了這些年輕領袖,通過他們這樣一種教育的方式來減少世界上各國的矛盾和衝突,而達成世界和平、共贏合作這樣的目的,我們也堅信教育作爲一個非常強有力的黏合劑,可以使中國和世界上其它各個國家以及我們獎學金起初創立來源國的30多個國家一起攜手努力,爲世界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的貢獻。

牛津大學也有一些與其他世界名校不同的地方,清華、麻省理工、哈佛、耶魯等等都是有垂直的教學體系和架構的,包括醫學、哲學、文學、經濟學等,而牛津也有這樣的垂直架構,但不同的是牛津還是由很多學院組成,這些平行的學院相當於一些很多小型的大學,同一個學院的人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這是牛津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