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不公開惹議 陸法院稱尊重當事人

大陸法院判決書從明年1月開始,限制只能在內網查詢,引發各界爭議,憂心中國的司法透明正在倒退。圖爲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庭審現場。(中新社)

大陸全國法院的判決書從明年1月開始,限制只能在內網查詢,結果引發各界爭議,憂心中國的司法透明正在倒退,一名北京律師王雅軍甚至實名舉報大陸最高法院院長張軍「涉嫌玩忽職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2日迴應稱,須「穩慎適當」綜合考量當事人同意訴求。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11月下旬發佈「關於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通知」稱,中國的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擬於2024年1月上線運行,支持中國法院幹警在各級法院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這條被諸多法律界人士解讀爲裁判文書專供內網的規定,引來激烈批評。

北京執業律師王雅軍17日爲此實名舉報中國最高法院長張軍涉嫌玩忽職守,他在舉報信中表示,中國裁判文書網最近幾年已經逐漸減少更新,而新建設的裁判文書庫如果不能與裁判文書網數據共享,無疑是中國司法公開改革政策的大倒退。

22日,最高法官網發出消息迴應,未來公開裁判文書時遵循的原則之一是「穩慎適當」,因爲許多當事人,「都對之前自己等涉案裁判文書公佈給個人、家庭、企業經營造成的影響提出意見,要求在互聯網上發佈文書應經本人或本單位同意。」而「公開」與「公佈」不能畫等號,稱司法公開並不意味着所有司法訊息都要在互聯網上發佈。

最高法院還表示,已於2023年7月決定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同時承諾:「案例庫建成後當然要向包括專家學者、律師、當事人等在內的社會公衆開放。」人民法院案例庫目前已收錄2000餘件參考案例,接下去將「拓寬參考案例來源、豐富案例庫資源。」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大陸一位認爲事件敏感而不願具名的資深律師評論,指官方的迴應是「典型的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