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反航母 陸東風21D功力大升級
盛傳解放軍月初在南海試射了東風-21D飛彈,進行「實戰化戰備演練」。而在東風飛彈家族中,東風-21D號稱「航母殺手」,憑着幾項絕活,用來對付防空能力強大的航母艦隊。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的反艦巡弋飛彈射程多在400公里以內,而航母戰鬥羣的最大控制和作戰半徑爲500公里,大於遠程反艦巡弋飛彈的最遠射程,這意味敵方航母戰鬥羣搶先反制反艦巡弋飛彈。
早期的東風-21最大射程預計超過2,000公里,而東風-21D採用了相同的推進系統,整體設計類似,射程應該也可能超過2,000公里。分析說,有了射程至少達2,000公里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就能趁航母戰鬥羣尚未到達戰鬥位置前發動攻擊,將它們遠遠限制在沿海經濟區和主要航路外。
東風-21D與傳統彈道飛彈最大的區別之一,主要在於彈頭的末端制導。早期的東風-21C主要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系統複合制導,圓概率誤差約爲100米。然而,以這樣的命中精度來打擊長度2、300米,寬度約100米的航母是遠遠不夠的。若要有效打擊目標,就需要將命中精度進一步提高到圓概率誤差達10米左右的等級。
分析指出,由此可見,東風-21D有可能使用雷達主動制導,或雷達成像匹配製導來作爲末制導。由於飛行末段反艦彈道飛彈會維持6~10馬赫的高速,彈頭溫度極高,因此東風-21D這類反艦飛彈在設計上還可能會採用側窗技術,也就是在彈頭側部溫度較低處開一系列側向紅外視窗。此外,它還採用了內冷式保護罩,以降低視窗溫度,形成製冷通道,透過流入的製冷介質相變,而加熱升溫來吸熱,以降低視窗溫度,使制導頭能正常運作。
東風-21D反艦飛彈雖能打擊航母編隊,但分析指出,一般航母戰鬥羣通常會配備類似標準3型(SM-3)這類射程極遠,可以進行中段反導作戰的超遠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而這樣一來,東風-21D就必須具備比普通彈道飛彈更出色的機動變軌,還有導彈控制能力。它需要能改變原本是一條規律拋物線的彈道,讓敵方反導探測系統無從預測,或探測飛彈的軌道,以規避攔截,並命中目標。
東風-21D反艦飛彈究竟採用了什麼突防技術不得而知,不過有些側面資訊可以說明它的相關能力。根據報導,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出口型近程M20戰術彈道飛彈上,採用了所謂「彈道-巡弋彈道」突防技術。
分析說,採用這種彈道的飛彈,會在初段、中段採用彈道飛行,而末端彈頭則爲重返機動體,在彈道下降的過程中,透過空動舵,或是可變彎尾控制飛彈姿態,利用攻角和側滑角的變化,調整導彈的升力和阻力,以控制速度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繼而調整彈頭飛行方向,並增加彈頭機動範圍,來實現末端精確制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