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全面打通「大交通建設」 投資近200億讓全島「走透透」

平潭的「一環兩縱三橫」的島內主幹道交通體系正在完善升級。(圖/翻攝自平潭時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福建平潭近年來大批城市道路陸續建成通車,去年1至11月交通項目就完成投資42.35億元人民幣(約臺幣193億元),佔2017年年度計劃的85%。據《平潭時報》報導,平潭全面打通「大交通建設」,使得一下午時間,就可以輕鬆實現全島「走透透」。

據報導,平潭於2017年上半年建成環島路的流水平原段,打通環島線路的關鍵一環;蘇平路A5標段通車,也進一步拉近了壇西大道與環島路兩條城市主幹線的空間距離,只要一個下午就能輕鬆走完平潭全島。

這些也只是平潭交通鉅變的一個「縮影」。報導指出,從對外大通道到城市路網,從海島公路網建設到鎮鎮有幹線的推進,一個暢達、綠色、智能、和諧,並具有生態海島特色的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形成,「編織起海島人民和四方來客的幸福生活」。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圖/翻攝自新華網,下同)

小練島位於平潭西北部,面積只有2.65平方公里,年輕的村民大多外出打拼創業,不過近年來卻得益於平潭海峽公鐵,使得本土旅遊業逐漸興盛

報導稱,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6.34公里,是大陸第1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峽大橋」,歷經4年多的建設,目前橋樑施工已從水下施工轉入墩身樑部施工;未來,它的建成通車將讓「天塹」變成「通途」,也讓海島人家門口乘坐高鐵的願望得以實現,同時讓更多人掀起回鄉「創業潮」。

平潭近年來進一步啓動「動脈」建設,金井灣大橋連接線工程建設卓有成效,京臺高速平潭段G1、G2標段加速建設,第三通道「福清至平潭高速公路」擬開展建設。報導說道,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拉近的不僅是時空距離,更強化了平潭的交通樞紐,推動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引領着產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竹嶼湖公園是平潭嵐城片區內一張靚麗名片。市民以前需要從舊城區繞到金井灣大道、再沿壇西大道,纔可以欣賞到這番美景;如今只要隨着東大路、竹嶼湖大橋、濱湖路等道路的加快建設,新舊城區的距離進一步縮短,大大方便了民衆。

據報導,嵐城片區定位爲未來的中心商務區,道路建設是片區提升發展的保障;而隨着安置房、保障房入住率的不斷提高,圍繞着爲片區羣衆提供更爲方便的交通出行,如今的嵐城片區,在原來市政五條路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完善的路網系統,打通了城市內循環。

不僅如此,在金井灣片區,鵝頭尾路、西邊一路、如意縱二路等相繼通車,南澳二路和壇南九路陸續開工,新城框架不斷拉開;在流水片區,環島路流水至平原段、流水鎮核心區路網建設已經建成通車,濱海新城逐漸煥發活力;在澳前片區,澳前疏港道路一期A標、澳前安置小區周邊路網等道路完成建設,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

據報導,平潭當下的「一環兩縱三橫」島內主幹道交通體系正在升級,例如:高鐵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和平大道、麒麟大道等等也逐步完善;如今,在全新的大交通格局下,一條條城市主、次幹線猶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線」,貫通着平潭的交通「動脈」,滋潤着平潭國際旅遊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