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版的水漾森林! 國臺交辦嘉義太保魚寮森林音樂會

國臺交響樂團於太保魚寮表演 。(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太保市魚遺址嘉義縣最重要的史前遺址,在縣府和道將圳文化學會等單位、當地里民鍾柏州等人打拼了15年之後,魚寮遺址的落雨鬆和清澈的湖泊已成爲打卡熱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更在該址舉辦森林音樂會,600位民衆沈浸在「魚寮的幻想樂音之下,陶醉不已。

太保市魚寮遺址2009年經縣府指定公告爲縣定遺址,爲保留這塊遺世之地,嘉義縣市保安魚寮文化協會、道將圳文化學會及九芎埤溼地生態保育協會,攜手營造自然生態景觀,經過多年的努力,從遇雨即淹的孤島,一步步有了今天多功能的滯洪功能和溼地,公私部門造林休閒、保護生態,爲地方帶來生機

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楊清樑指出,魚寮社區有着深厚的南島文化底蘊史前時代就有人羣傍着水文在此居住形成聚落,往東沿道將圳水系延伸至嘉義市有南新、白鴿厝、蓖麻腳、柴頭港等史前文化遺址,稱爲「魚寮遺址羣」,是大嘉義地區水文化的重要資產。

魚寮遺址1940年前後被發現,首見於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所着「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史學研究」,由鹿野忠雄命名魚寮遺址,遺址有兩層不同時代史前文化堆積,下層繩紋紅陶文化牛稠子類型,上層大湖文化魚寮類型,遺物豐富。遺址很能代表嘉義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史前文化面貌,隱沒臺糖甘蔗田間長達半世紀,2003年開挖高鐵大道再次出土,範圍31公頃。

魚寮遺址由民間和村民配合公部門協力營造水環境,是公私合作、由下而上打造自然生態景觀的最佳典範。水環境工程採自然工法整治渠道,把自然生態還給了大自然,種植大片森林及成排的落羽鬆,落羽鬆整排鮮碧,秋冬黃澄靜謐,湖泊清澈,有人稱她是「平原版的水漾森林」,秘境多年前被披露後,遊客絡繹不絕。

翁章樑指出,馬路邊就有音樂天堂,讓他驚豔不已。魚寮遺址不是一處花了很多費用的硬體建築,經過當地居民多年的努力,打造出這麼一座樹木流水和生態的自然奇蹟,再加上國臺交的加持,音樂會500個座位瞬間秒殺,非常值得。

「魚寮旋風」是一羣人共同完成一件事的心血結晶、縣府希望透過這場森林音樂會,讓大家看見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創造優質水環境,讓常民生活的休憩、文史、生態和環境生態教育等面向,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優質水環境所圍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