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瑪災難過後 博愛與護理師一同心靈重建

▲▼羅東博愛醫院撫平普悠瑪事件護理人員心中創傷,與護理師一同心靈重建。(圖/記者遊芳男翻攝,下同)

記者遊芳男/宜蘭報導

普悠瑪事件發生超過1個月,有些感觸隨着時間漸漸淡化,但有些衝擊仍揮之不去,宜蘭不少護理人員當時站在災難第一線,心中創傷不時隱隱作痛。宜蘭縣護理師護士公會與羅東博愛醫院,29日特別舉辦分享研討會,盼藉由團隊力量提供每位事件人員適當的關懷心理支持,在助人與自助間取得平衡。

羅東博愛醫院表示,災難事件,向來是醫療工作人員無法避免的責任。10月21日臺鐵普悠瑪事件發生時,宜蘭縣溪南3間醫院立即啓動大量傷患機制應變搶救,但不論是移放大體臺北榮總蘇澳分院,還是收治大量病人的羅東博愛、聖母醫院,醫護人員在卸下重擔後,仍有各自的心靈衝擊課題要面對。

爲此,宜蘭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特別邀請3間主要參與救援的醫院護理人員,和心理師一同與談,29日在羅東博愛醫院舉辦的分享會上,針對當天現場醫護人員的心理衝擊、心理師的輔導建議和災難事件的媒體倫理3大主軸深入探討。

有當天在重傷區的護理長坦言,當時爲了救孩子的命,來不及等孩子的麻藥完全生效就必須執行醫療處置,內心在搶救生命與心疼不捨間拉扯;一個月過去了,「覺得自己當初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念頭,卻還是卡在心頭過不去。

「受傷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樣大,看了好想哭...」也有護理師分享,不忍見年幼的孩子滿身傷痕,選擇含淚到輕傷區幫忙,事後爲了沒有堅守崗位而自責不已。更有護理師說,支離破碎的大體畫面一直在腦海裡浮現,頭痛好幾天。護理人員在心理師蘇娳敏的引導下,紛紛道出心靈傷痛,讓情緒壓力得以釋放。

除了自我心靈照護的分享,研討會也安排曾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型災難現場支援的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護理長,同時也是臺灣緊急醫療救護訓練協會理事塗炳旭,分享事件當下到院前資源管理與準備,探討救災架構實務問題;以及曾有媒體記者經驗馬偕醫院公關事務課課王紀葳,談災難事件的媒體倫理與溝通。

「我們總是站在第一線,從開始到最後。」宜蘭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李吟玲表示,從災難現場的救援,到最後送病人康復出院,護理人員始終在身旁,希望護理人員在救治之餘,也能照顧自己,提早發現可能的潛在心理創傷,適時尋求協助,才能繼續發揮救人天職不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