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15戰12敗後,威少決定做回三雙王,殺回季後賽

當威斯布魯克被火箭交易奇才時候人們已經奔走相告,喜聞樂見地傳遞着這則消息:“威少亂打逼走哈登”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靜待威少的笑話。

這種情緒在2020年12月31日這天到達高潮:奇才新年之前的5場比賽全部敗北,威斯布魯克打了其中4場,4場全部拿下三雙。

令威少成爲衆矢之的的原因不止於此:比爾幾乎場場暴走場均40+,而威斯布魯克場均19次出手只有19.8分,每場只有4.3次罰球,卻有5.5次失誤。

這5場比賽,奇才總共才輸了34分。

鋪天蓋地的嘲諷聲在第二天更加洶涌:威少繼續背靠背輪休,比爾帶領奇才大勝灰熊21分。

接下來的三場,威少命中率32.2%,奇才1勝2負;在輸掉的那兩場比賽中,比爾一場60分,一場41分。

批評家們或許都無法想象,一個已經被看衰的球員,繼續在衆目睽睽之下瘋狂觸底,以至於他們無法系統地總結出威少到底失敗在哪裡——眼前這個4號威斯布魯克,是不熟悉體系,還是真的廢了?

一種聲音認爲,這是在火箭被壓抑後的自然反應:在雷霆的最後五年,威少都是賽季三雙王,最後三年分別是42個、25個和34個三雙,但在火箭,他整季只拿下8次三雙。

在哈登身邊的不愉快讓威少感覺到必須迅速掠奪球權,打出他更習慣的比賽風格,纔能有一個舒適自然的賽季——至少在外界看來,前一年的比爾,已經無限接近哈登的風格,儘管是被迫的。

威少還有時間磨合,但主教練斯科特-布魯克斯和總經理謝帕德已經不堪重負:這筆豪賭式的交易裡,奇才將躺了一年半的沃爾送走,還要倒貼一個首輪,才換來了威少。

這筆交易的目的本該是清理舊王,給比爾一個名正言順當老大的機會,但此時的威少喧賓奪主,負評滿天。連老師布魯克斯都用不好他。

當哈登的交易傳聞愈演愈烈的時候,那些小道消息一個個被擊碎:所謂的“威少亂打逼走哈登”純屬子虛烏有,威斯布魯克纔是那個爲人正直、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的人。

他在生活中有着嚴格的紀律性球評們無法接受他這樣一個在場上埋頭硬打的角色,在場下友善誠懇,坦蕩熱情

換句話說,威斯布魯克在火箭的那一年,被用來對照的是雷霆的保羅。那年的保羅最終被傷病擊倒,而火箭的威少,則一次次試圖改變,在夾縫裡生存。

就像這賽季在奇才的威少一樣。

事實上,奇才面臨的外在困難,遠比雙核之間的磨合更大:8000萬的貝爾坦斯狀態一落千丈,還因傷斷斷續續缺席;八村塁被協議隔離,算上小傷,他缺席的前9場奇才全敗中鋒托馬斯-布萊恩特,則在一次快攻扣籃時弄斷了膝蓋十字韌帶,他的賽季只堅持了10場比賽。

如果再算上二陣容發動機伊斯梅爾-史密斯的長期傷停,和新秀阿夫迪亞遲遲沒能適應NBA強度,指望這支去年只贏了25場的奇才來個威少就一躍沖天,顯然並不現實。

威少在感受到比爾真正的獨木難支之後,他終於做了一個並不艱難的決定:做回從前那個三雙王。

從這一刻起,奇才強行調頭,開上了快車道

在這個縮水賽季,威少轟下了38個三雙,三雙率甚至高於之前的任何一個賽季。他並沒有被選入全明星陣容,因爲前半段的他根本稱不上一個明星球員。

4月5日前,奇才遭遇了一波4連敗,他們在15場比賽裡輸掉12場,跌到了東部第13位。

在最後的季後賽搶灘登陸戰中,威斯布魯克最後23場場均23分13.5籃板14助攻,帶領奇才17勝6負,他們奇蹟般地殺到了東部第八,然後在搶八生死戰中,142-115狂勝步行者

這就是做回三雙王的威斯布魯克。

讓布魯克斯教練更欣慰的是,威斯布魯克主動召集了所有隊友,發表了一段慷慨洋溢的講話,布魯克斯就站在旁邊,微笑着看着這個昔日最不成熟的後衛,給年輕人講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記得他說的每一句話,”布魯克斯說,“非常熱情,非常直接,他還是那個年輕人,但是成熟了很多。”

威斯布魯克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如果他們斷定我們不會進入季後賽,那我告訴你們,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他們錯了,他們都不配斷言我們的未來,因爲我們不但能打附加賽,而且能進前八。

“只要我們有一顆戰鬥的心,就夠了。”

威斯布魯克的熱情也在打動比爾:放在往年,東部13的球隊不上不下,最後的結局應該就是交易比爾,順勢擺爛。就像當年放棄奇才三劍客那樣。

但這個賽季不同:分區第十也能打附加賽,他們有更大的希望,只要進了前十,就還有機會。

真正打動比爾的,是威斯布魯克的坦誠。他無數次對着鏡頭強調自己不在乎數據,拿三雙只是他比賽風格的自然產物。相處一年之後,比爾發現,他說的是真的。

“我們應該照照鏡子,認清楚自己是誰,從我自己開始,”威斯布魯克說,“他們說什麼都不重要,我能進季後賽,是我努力決定的,他們說什麼都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最後一場附加賽,也是決定季後賽席位的最後一戰,威斯布魯克說,他遭遇了很多地方的擦傷和劃傷,他並沒有指責那些對他兇狠犯規的球員,而是跟自己生氣,“我不能百分百投入到比賽中,我真的對自己生氣。看到隊友們都拼盡全力,爲彼此戰鬥的時候,我卻不能把最好的自己投入到比賽中,我真的太差勁了。”他真的太在乎這場比賽了,“我一邊處理傷勢,一邊想,我要如何讓比賽變成更適合我們的樣子,我還有大腦,我想用我的籃球智慧影響比賽。”

他說到做到:不能全力衝擊籃筐的威少,最終只出手了13次,拿下18分,卻送出了15次助攻。在中距離,他低手擊地直塞找到了衝在空切的比爾,後者大力灌籃,把自己掛在籃筐上,而威斯布魯克則揚起雙手嘶聲怒吼,煽動板凳席一起瘋狂吶喊。

“這是我這一年經歷過最美麗的事情,”比爾說,“我已經三年沒有季後賽打了,能回來,我感到太激動了。”

進入季後賽,是他們對隊友的承諾,但對威少來說,不僅如此。算上今年,他在最近12年裡,打了11次季後賽,但每次的情形大致都不相同。

和人們想象的不一樣:威斯布魯克更在意勝利,只是他還不熟悉如何帶領球隊贏下季後賽——威少拿下更好數據的時候,往往球隊表現更差;而當他交出球權,他又不知道如何幫到球隊。

這樣的迷思最終伴隨他走到32歲,人們依然習慣於批判他的死性不改,卻仍然在想象中覺得他是個隨時會被評論影響的他;而另一方面,他所搭檔的明星隊友們,如杜蘭特安東尼喬治、哈登,卻都不算是意志堅定,擁有超越凡品的強大心靈的球員。命運總在給他開玩笑,而這些玩笑,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變得殘忍起來。

他的存在的確在讓一些數據貶值,比如三雙,比如3×20。但這更像是時代自然帶來的產物,並非是威斯布魯克在改變時代。

反過來說,那一年的MVP,並不是刷出數據就可以擊敗戰績,更多是記者們自發給出的讚賞和同情票,最終的指摘全都到了他自己身上。

公平點說,威斯布魯克是個嚴格較真的人,所以他執着於自己應該得到的數據單,但反過來,這些數據並不是他快樂的真正來源,那只是外界想象的他,這麼想的而已。

威斯布魯克的確是個運氣不夠好的人:杜蘭特、喬治和哈登的離開,他都無能爲力,他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主動要求交易到哪支心儀的隊伍。

或許在球迷最原始的想象中,威斯布魯克原本可以在喬治離開後,快樂地刷着數據陪着年輕人慢慢變老直到退役,而在32歲這一年,被交易的他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這樣的挑戰遠比他在雷霆的最後三年,要難得多。

2021年5月11號,威少的三雙總數終於超過了大O,成了歷時三雙王。

那天奇才輸了球,一分惜敗給老鷹,威少對着麥克風說,“說實話,質疑從未真正困擾我,”他說,“我對每場比賽都充滿信心,我非常自豪地走進球場,爲自己成爲這個聯盟中最優秀的球員之一做好準備。我知道這一切很難,但我想把那些寬慰的聲音都轉贈給我的教練和球隊,我知道好的壞的聲音都影響不到我。”

威斯布魯克的座右銘是“why not”(爲什麼不行?),他說這來自那些被反覆批評指責的日子,“在黑暗的時光,唯一能把我拉出深淵的,就是那個積極樂觀的我自己,如果沒人拯救我,那我自己來。”

他從來沒說過自己真正的夢想,只有一件事,能詮釋最本真的威斯布魯克,“如果有一個機會成爲更好的人,只需要爲此付出更多的努力的話,why not?”

天空不總是蔚藍色,但心情,可以一直是威斯布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