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先鋒聯盟:韓國擁核 臺灣何以堅持非核

國際人士雪倫柏格(左2)建議臺灣政府應重新檢討現行的非核家園政策。(廖德修攝)

由關心全球氣候變遷、與臺灣環保與能源困境的人士組成的「氣候先鋒者聯盟」認爲蔡政府的供電策略不穩定,屆時可能無法達成目標,又會浪費許多成本。今天(14日)下午舉行記者會提出疑問,建議政府重新評估現行政策的風險,會後並前往總統府遞交陳情信並贈送相關能源書籍。

與會人士建議蔡政府應針對臺灣的核能的未來,進行類似韓國公民審議的公民投票(結果同意續建核電機組),讓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人士學習科學事實,聽取所有層面的說法,再提出最後建議給政府做成決策,而這也是陳情信的主要內容。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表示,臺灣決定在2025年實施非核家園,由於再生能源不足以取代核電,化石燃料的比重必然提升,這會造成財政負擔以及空氣污染。據估計,每年增加的購料成本至少28.5億美元,這必然轉嫁到消費者,使電價大幅提升。至於空污造成的危害醫學研究早有定論,像現在進入空污季後,中南部民衆最能體會。

與會國際人士邁可.雪倫柏格坦言,臺灣廢核後將對經濟將造成巨大沖擊,政府和人民不應因恐懼椄能而予以排斥。但換個角度來看,由於恐懼也會促使人們去了解廢核真相。他也特別提到空污的影響,臺北已是全球受到空污威脅的城市之一,廢核後再依賴大量化石燃料,對民衆健康的影響不言可喻。

雪倫伯格還說,他生長在加州,當地也有許多太陽能與風電設施。而臺灣地狹人稠,如果要廣泛使用太陽能,便需犧牲大量土地,這並不划算。且無論太陽能或風電,除了需要大面積土地,發電穩定度也不夠。以加州爲例,太陽能與風電的效能不如核電,所需土地卻遠大於核電廠。

雪倫柏格也參加了今年聯合國氣候會議,他說,德國由於減核造成碳排放連年增加以及電費高昂,且德國政府已表明綠能的進度無法達到預定目標,這些都希望臺灣政府列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