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讓全球每年損失2.25兆元 綠色經濟將出頭?

氣候災難頻傳,例如南亞去年受季風氣候影響,導致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水災肆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

安侯建業(KPMG)30日舉辦「永續力決定吸金力-從金融業ESG風險產業綠色轉型論壇。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指出,離岸風電建設動輒數千億元,光是政府稅收並不足以負擔,也因此政府近年來試着讓企業一同參與。他也表示,不論是能源或是未來的長照2.0政策,都必須擺脫過去政府靠稅收一手包辦的印象,未來是企業多方參與、民衆也投入的時代。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公佈的2018年全球風險報告中,環境領域的風險已成爲日益突出的主題,例如4年來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首次上升,氣候災難已造成全球超過9兆新臺幣損失,平均每年都造成2.25兆元以上。

論壇亦針對臺灣金融業環境與社會暴險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公司協理林泉興表示,我國前15大本土銀行的前10大授信對象中,高碳排產業比例高達近4成,而在碳有價化的未來,高碳排產業每100元產值恐需負擔1至16元不等的碳價成本,對高碳產業的財務衝擊顯著,可能影響該產業的財務結構或還款能力,進而增加銀行授信承受之風險。

此外,林泉興指出,臺灣金融業超過5分之1的海外暴險位於ESG高風險國家,並有高達7成5的投融資位於高氣候風險國家(包含臺灣),其中廢水排放、土地污染廢氣排放及能源等四個面向之風險議題最爲普遍。

至於綠色經濟該如何實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深副總廖淳霖建議,企業應善用銀行的綠色金融商品加速綠色轉型以佈局未來,包括政府主導下優惠的綠色能源貸款低利率、綠色債券收入享免稅、低碳信用卡空氣清潔設備的汰換低利率狀況等。他也表示,授信方面的風險評估中,環境影響比重也日趨增加,爲保護並且強化綠色授信的管理流程,當政府跟金融業一起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推動整體金流併產生正面影響。

不過,在離岸風電、長照2.0產業方面,張士傑認爲,一開始大家對離岸風電都爲之卻步,因爲不僅投資金額相當高,且後續的營利仍有不確定性,還要符合各項規範,但國外這類情況若開放私募基金後情況就相當順利,而臺灣的基礎目標是8,000億元,等於是5+2政策的綠色能源產業入行門檻,金額可說是相當龐大,「以前我們覺得要用繳稅的方式推動建設,但現在政府試着讓企業一同參與。」

張士傑也表示,長照目前也推出2.0政策,「但難道以後人民的最後壽命全數交給政府機構照顧嗎?」他認爲普羅大衆也需要爲自己做照護準備,包括各類的長照險或是相關保險,「不要把保險單純當成儲蓄理財,而是爲未來準備。」▼安侯建業(KPMG)舉辦「永續力決定吸金力-從金融業ESG風險看產業綠色轉型」論壇。(圖/記者林昱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