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貨可居 陸經銷商海削一筆

8月時馬來西亞疫情升溫,許多晶片廠停工使車用晶片短缺狀況更爲窘迫,晶圓代工大廠也開始新一輪漲價,持續推升車用晶片價格。

陸媒澎湃新聞報導,雖然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8月初宣佈,要立案調查車用晶片市場哄擡炒作、價格高漲等狀況,但6月以來就站在高點的車用晶片價格僅有略爲調整,總體需求仍然短缺,難看出價格轉折點將至。

業界人士指出,從2020年10月日企旭化成失火開始,經銷商嚐到晶片短缺的甜頭,愈來愈敢於對客戶向上報價,挑戰市場接受的程度。接着在晶片產能不足短期無解下,2021年春節後晶片價格直線飆升數倍,近期疫情也影響東南亞的意法半導體等大廠,又讓晶片價格進一步上揚。

晶片經銷商對藉由突發事件炒作一事並不陌生,此前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晶片需求頓時飆增,當時許多經銷商便炒作德州儀器晶片發大財。而在大陸晶片交易重鎮深圳,不少經銷商也藉此次晶片短缺大撈一筆,不少人還抵押房產囤貨。

報導引述業界人士分析,晶片行業多年來採用多層分銷網路通路,晶片原廠供貨給一級代理商,一級代理商還有自己的分銷通路,產品要經過5、6個環節纔到最終用戶,這種複雜多環節的模式給經銷商操作空間,增加了追蹤不到貨物流向的可能,加上交易都採用美元,物流先轉到香港再發貨,即便大陸當地機構想調查也無門而入。

報導稱,此次晶片荒之後,晶片產業可能正視上述複雜分銷通路的現象,汽車產業也可能重視過度依賴一級代理商、廠內無人管理晶片庫存等模式所衍生出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已有部分廠商開始改變做法,如德州儀器一級代理商艾睿電子現在大陸業務只接受人民幣交易,不接受美元交易,方便追蹤貨物流向、打擊經銷商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