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子》鴻海3大因素催熱股價 外資調升目標價

鴻海(2317)2020年第四季營收表現超乎預期,帶動各家外資上修營運展望及獲利前景預期。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看好3大因素將帶動鴻海股價續揚,將2020~2022年每股盈餘(EPS)預期調升2~3%,維持「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自102元調升至130元。

鴻海昨(6)日股價觸及109元后賣壓出籠,終場小漲0.96%收於105元,今(7)日呈現開高穩揚走勢,最高上漲2.86%至108元,截至午盤維持近2%漲幅。三大法人持續偏多操作,昨日續買超2萬4296張,本週迄今累計已買超達11萬442張。

美系外資在最新出具的研究報告中認爲,鴻海股價自去年12月22日以來已大漲19%,漲幅高於大盤指數的6%,反映市場看好集團發展電動車業務前景,以及臺股科技權值股補漲行情

不過,美系外資指出,鴻海本益比僅提升至11倍,仍低於過去3年平均的12倍,顯示評價仍被低估。同時,鴻海的外資持股比重雖回升至46%,仍低於2017年6月時的55%近年高點,認爲顯示外資尚未完全回補,後續仍有望提升。

受惠蘋果iPhone 12 Pro/Pro Max需求強勁,鴻海去年第四季營合併營收創下2兆元新高,美系外資看好今年首季營收將優於往年季節性表現,且公司致力優化產品結構、降低營運成本並改善營運效率,將成爲帶動毛利率提升的關鍵

美系外資鴻海預期去年毛利率約5.9%、今年提升至6.7%,市場則平均預期今年將提升至6.4%,相較於鴻海維持今年毛利率提升至7%目標不變,意味着部分獲利成長尚未反應在股價上,預估毛利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可帶動每股盈餘(EPS)增加逾4元。

而鴻海透過建立的MIH電動車開放平臺,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裕隆、拜騰等攜手合作,積極拓展電動車新業務,美系外資認爲,雖然電動車業務預期至2022年不會對鴻海營運帶來貢獻,但可能打破傳統汽車供應鏈發展,有助達成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10%願景

整體而言,美系外資認爲鴻海的毛利率提升潛力仍被忽略,預期今年潛在獲利成長、電動車新業務發展及資金流增加等3因素,將帶動股價持續上漲,將2020~2022年每股盈餘預期分別調升2%、3%及2%,維持「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自102元調升至1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