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效益不可期 立院法制局潑冷水

行政院宣稱三倍券在乘數效果下將創造千億效益,但立院法制局報告指出,「不宜過度期待促進經濟之乘數效果」。圖爲北市寧夏夜市攤商。(張鎧乙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稱三倍券,在乘數效果下將創造千億效益。但立院法制局提報告指出,此次振興券與當年馬政府消費券,都有政府補貼部分,當大環境不好,民衆花費本就保守,「不宜過度期待促進經濟之乘數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進一步說,「實體振興券爲民衆支付現金(1000元)所得,不宜有使用期限限制。」

三倍券政策宣佈後,立法院法制局提出分析報告,做出4項建議,分別是「不宜過度期待促進經濟之乘數效果」、「應儘速發放,不應有使用期限」、「領取或使用振興券方式應更彈性」,及「應加強宣導政策內容通盤規劃配套措施」。

針對行政院宣稱的乘數效果,該報告指出,2009年消費券政策被質疑成效不彰,主因在於替代效果偏高,也就是民衆大多將消費券用在日常支出,並沒有因爲有消費券就購買較貴、較多商品,造成經濟成長貢獻未如預期

報告指出,此次的振興券,雖與消費券發放方式不同,但其中仍有政府補貼的部分。值得思考的是,人民的消費習慣並未改變,在經濟低迷,景氣看淡時,政府突然給筆小錢,是會增加消費,去花「原本不會花的消費項目」?還是會替代消費?

報告強調,在整體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民衆花費本就相對保守,乘數效果自然遠不如預期。因此,促進經濟之乘數效果會發揮多少,仍宜審慎保守以觀。

針對振興券使用期限,該報告指出,隨疫情趨緩,且7月暑假爲旅遊旺季,民衆若能在6月領取振興券,就能早日安排訂房、規劃行程,對受疫情嚴重影響旅宿餐飲行業,應是及時雨,因此「三倍券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