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滯洪蓄水利用 兼顧減災及水源調配功能

苗栗市八甲茶園每到冬季面臨缺水問題,水保局一旁興建的省水省工示範區規畫公園景觀成爲休憩賞景好去處。(何冠嫺攝

臺灣年平均降雨雖達2,500公釐,但豐枯水期雨量懸殊,豐水期雨量暫八成、枯水期僅兩成,加上地形坡陡流急水資源不易蓄存利用,目前水資源利用率僅18%,尚有提升利用空間,必須設法將豐水期多餘的水量加以蓄存,蓄豐濟枯以供枯水期使用。

水利署指出,臺灣地狹人稠,水庫新建困難情況下,需透過各項蓄水設施調蓄水資源,例如106年完工之桃園中莊調整池,爲石門水庫於臺洪期間原水濁度升高時提供緊急備援水源;目前興辦中之鳥嘴人工湖,112年完成後新增水源可減少彰化地區抽取地下水,同時達到減緩地層下陷功能。此外,爲了增加水庫容量,近年持續擴大辦理水庫清淤,109年清淤量1,440萬立方公尺爲歷年最高,達到歷年平均2.6倍,同時也完成了曾文水庫心層加高蓄升水位增加5,500萬噸容量,在臺灣有限的水資源開發空間內增加蓄水,提高供水韌性

另外,近年針對易淹水聚落的保護,透過在地滯洪理念,將原本會造成聚落淹水的水體,利用周遭或上游農田,以加高田埂農路加高來蓄洪,可減少淹水災情,同時補助地下水,面對未來枯水期可能之缺水風險,滯洪設施除防洪減災功能外,其滯洪水體亦可檢討作爲枯旱時期水源調配之用。

水利署補充,利用高速公路交流道閘道空間蓄水是韌性治水的標準作法於豪大雨時蓄區域流水,減少對下游衝擊,可增加滯洪空間降低淹水風險或進一步提供水資源運用國外已有如荷蘭鹿特丹高速公路匝道新加坡隧道陰溝系統案例國內也有案例,例如嘉義交流道已設置水撲滿,國道6號愛蘭交流道、鼎金系統交流道及沙鹿交流道等早已設置滯洪池等,並非紙上談兵。水利署後續將視抗旱需要再洽相關部會研議,讓蓄存的水量可以提供抗旱水資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