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晶片陸車企駐廠囤貨

2019年,上海舉辦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民衆汽車晶片展臺前駐足觀看。(新華社資料照片

面對晶片的短缺,目前上上策就是想辦法搶貨。甚至已有大陸多家主流的車廠上週都派人去半導體工廠駐廠囤貨了,至少得先去探探庫存實際情況

目前,車用晶片的生產製造主要在大陸以外的地區,而擴產無論從戰略決策還是廠房設備配置、生產調試所需時間來說,都不太現實

經濟觀察報報導,儘管車用晶片的短缺並沒有想像嚴重,惟恐慌性情緒還是引起了行業的連鎖反應。有些二級代理商乾脆將手中剩餘的晶片囤起來了。有汽車廠透露,雖然在晶片短缺的情況下,這些二級代理商手中的資源也並不多,但至少有30%的價差利潤,還是足以讓他們選擇了在短時間採取惜售動作

對於晶片短缺最開始是如何出現的,各家說法不一。表面上,大多數人把這歸結於晶片封鎖的連鎖反應,這被認爲是「手機業打仗,汽車業遭殃。」但有汽車零組件業者反映,這實際上和中美貿易摩擦並沒有任何關係。事實上,最近一系列複雜的事件和今年的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導致了汽車晶片的供應問題

賽迪汽車研究院總經理鹿文亮表示,這次斷供和晶片自主替代也沒有必然聯繫。就算是沒有斷供,大陸企業也在考慮車用晶片的自主化。同時,隨着汽車產業的新四化轉型,晶片自主可控更加被認爲是大陸向汽車強國進階關鍵一環。

但大陸要實現自主替代還有些難,車用晶片難度比消費類難得多,光測試認證就要三、五年,成本也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