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蹦火仔」大作戰 延續傳統漁法

臺灣「蹦火仔漁法」。新北政府提供

張政亮教授邀請專家參與座談會共同研擬方案搶救傳統漁法。林偉信

世界獨一無二的捕魚技術、臺灣「蹦火仔漁法」,曾登上《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並登錄成爲新北市文化資產,但漸因船員老退、漁貨變少而有消失危機;因此新北市文化局研擬「金山蹦火仔」民俗保存維護計劃委由臺北市立大學歷史地理學系張政亮教授負責推動,14日舉辦專家座談會,希望搶救恐失傳的傳統漁法。

臺灣北海岸的金山、石門一帶在日據時流行的傳統「蹦火仔漁法」,其方式是由船上火長,引火點燃磺石加水產生易燃氣體利用點燃瞬間發出“ㄅㄥˋ”的爆聲與火光,來誘集趨光性青鱗魚,但這種較低耗能、低污染且對生態壓力較小的漁法,因連年虧損,金山磺港漁港擁有全世界僅存4艘蹦火船,今年卻只剩三艘出海作業

張政亮教授邀請專家參與座談會共同研擬方案,與會專家提出建議,在政府機構方面,可進行油料魚貨價格補貼,鼓勵其出海意願;在民間部分,可與相關廠商合作研發,開發蹦火仔品牌的青鱗魚加工產品,提升青鱗魚整體經濟價值;在學術界方面上,協助當地社團社區居民,同時配合漁會地方業者策畫推動地方觀光行銷等,活化和見證「金山蹦火仔」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