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文史團體陳情籲列國定遺址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一早在桃市府前陳情,強調桃園火車站是非常珍貴的五代共構,呼籲委員讓遺址進入指定審查程序,拿到入門票纔能有效避免被破壞。(蔡依珍攝)

桃園市文化局15日下午將審議桃園舊火車站鐵道遺構,「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一早在市府前陳情,直指委員們將決定將近4公頃面積的遺址生死,強調桃園火車站是非常珍貴的五代共構,呼籲委員讓遺址進入指定審查程序,拿到入門票纔能有效避免被破壞。捷運局強調,開發與便利的捷運生活及遺址保存是不衝突的,願持續溝通化解差異,朝雙方可接受的目標共同努力。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林嶽德、藍博瀚和王韻茿指出,桃園舊火車站及鐵道遺構去年5月提報,6月決議列冊追蹤,但範圍內的捷運G07,在列冊追蹤2個月後就被動工破壞,目前監察院在調查中。

林嶽德、藍博瀚和王韻茿說,今天下午桃園市文化局再度將審議佔地達3.8公頃的桃園舊火車站遺址,會有持續列冊追蹤、進入指定審查程序和解除列冊追蹤3種可能,唯有進入指定審查程序才能最有效避免考古遺址遭受破壞,他們憂心重蹈覆轍,若降級解列或限縮搶救發掘工期、僅小面積提取,遺址恐被湮滅、不復存在。

3人強調,桃園舊火車站鐵道遺構是全臺唯一五代共構的鐵道遺址,包括4千年前的訊塘埔文化文物、清代鐵道遺構、日據時期磚砌便所和桃園驛遺構、民初鐵道和現今鐵軌等文化層重疊於一處,有高度重要性,希望委員能爲遺址發聲,給予這片遺址該有的文資身份,讓桃園舊火車站拿到門票,才能進一步取得法定文化資產身分。

「善政要政績,遺址先指定!」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羣小組成員劉念雲也當場朗誦要給考古審議委員的一封信,呼籲文資委員專業審議,保存遺址關鍵一票,成爲桃園在大園尖山遺址之後的第2處市定遺址,以及全臺第12處國定遺址。

臺大人類學系教授江芝華也到場聲援,她說桃園火車站遺址挑戰考古學家的想像,尤其存在4000年前祖先們生活的痕跡、使用的工具等,就存在在我們腳底下,如今有更好的技術可以面對祖先留下的遺產,有鑑於部分鐵道遺蹟去年已被工程挖除,更該面對過去、展望未來,讓桃園火車站進入指定程序,獲得國家最高等級的文資保障。

捷運局澄清,捷運綠線G07車站去年6月29日考古審議會通過活化保存計劃,並於會中明確提出復工要求,於7月20日向主管機關申請復工經函覆同意,才於8月正式恢復施工,絕無列冊追蹤後馬上被動工破壞。

捷運局長劉慶豐也說,依據文資法完成原送審議會所規定的施工監看深度6公尺,但至今仍無新發現,強調桃園捷運綠線與臺鐵軌道採十字型交會共構,必須採用明挖覆蓋工法,否則只能過站不停或改線,民意難以接受,也將引致徵收迫遷的抗爭衝突。

捷運局強調,目前所採行考古出土遺物移置後,未來規畫考古出土遺物將再移回捷運綠線G07車站設計展示,現行方案雖無法完成全數現地保留,但經專業考古團隊進行搶救發掘,並依考古審議會決議,會針對出土遺物進行完整及全面性紀錄、測繪、照相、掃瞄,重要出土遺物也會部分提取或3D數位掃瞄。捷運局依文資法相關規定辦理文資調查研究及搶救發掘等作業,儘管影響部分工期,卻也同時讓社會大衆有了解歷史脈絡及梳理在地紋理的空間,期待在保留歷史記憶的同時,也能帶領桃園邁向文化與開發共好兼具的便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