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兩岸異同 在臺日人促對話盼和平

幾位在兩岸都生活過的日本人,既目睹上海舉辦世博會後的「改頭換面」,在臺灣又能感受到心理距離近一些,兩岸和平、對話交流,則是他們共同的期盼。圖爲中國駐日大使館23日在東京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週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招待會。(新華社)

因爲歷史因素,讓日本人看兩岸關係,有較爲不同的視角,今年恰逢中日建交50週年,兩岸關係又因中美對抗緊張加劇,這看在於兩岸都生活過的幾位日本人眼中,感受格外不同,既目睹上海舉辦世博會後的「改頭換面」,在臺灣又能感受到心理距離近一些,兩岸和平、對話交流,則是他們共同的期盼。

1989年8月,一名日本大學生帶着簡便行囊,從香港入境大陸,走過華南、西南、東北,再到北京一睹十一活動。政大助理教授石原忠浩想起這趟40多天的壯遊時反覆說,「30年前的大陸,你大概很難想像」,而這趟旅行也讓他下定決心學習中文,最後來臺讀書、就業到成家。

石原表示,過去在大陸旅遊很不方便,但30年來的變化實在太大,城市裡輕鬆自在的氛圍與臺灣越來越接近,「但相比之下,大陸人似乎普遍充滿信心」。觀察兩岸局勢,他說,「兩岸民間應該多交流,但是目前雙方都有官方介入的影子」,且就算中美日等大國關係緊繃,仍然保持對話,他對兩岸完全無對話、無互信的現狀表示擔憂。

曾在大陸留學、工作,目前是日商在臺負責人的衣笠,對於兩岸的異同,他從重視家人的程度再聊到工作觀念,「大陸人和臺灣人基本上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但在某些表現仍有不同。「臺灣的味噌湯偏甜,我很驚訝」,衣笠直言,臺灣有許多日式餐廳,店面看起來很像日本,但吃起來還是有差別。而「在大陸是一看店門就知道好不好吃,但相對有比較多高級的店」,落差很大。

採訪尾聲,衣笠說出自己的志向是要達成「臺日、中日、世界和平!」目睹世博會期間上海的「改頭換面」,他產生赴陸發展的想法,「想不到會來臺灣」。但正是這樣的因緣,他才能夠了解兩岸的不同,他覺得「每個地方的人都很好」。

今年取得博士學位的朝野嵩史,談到自己在北京留學期間,剛好發生釣魚臺「國有化」問題。「很多人說,2012年是日中建交40年以來關係最差的一年」,反日風潮讓他記憶猶新。談到兩岸異同,他覺得差異是強烈的。「臺灣與日本的心理距離,感覺更近一些」。

對於臺海局勢,朝野說,日本擔憂「臺灣有事」影響到沖繩及日僑安全,但北京一定反對日方介入。爲何日中兩國在上個世紀未能避免衝突?他認爲,日本應從歷史得到教訓,並支持兩岸以和平手段解決衝突。

這些海外遊子走過大陸,來到臺灣,對兩岸的感知各有見解,但着眼未來,對和平的深切期盼是他們的共通點,皆盼兩岸能促進對話交流、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