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綠瓦

每一座城市地基,都填充着一部久遠的歷史。城市裡的每一塊磚瓦,都留有人類記憶

江南的磚瓦,與別處不同——磚是青的,瓦是綠的。

在這裡,真正的老宅院非黑非白,一派古舊與蒼青

冷硬的青磚結結實實的,背脊上開着花兒大朵大朵的,像極了鄉間樸素豐腴的女子,簡潔乾脆,經得起風吹雨打。人字形瓦檐重重疊疊,魚鱗小瓦就一片覆一片那麼趴着,靜謐、乖巧。

瓦,本是黑色的,大約是歲月久長,儲存了太多關於雨水的記憶,縫隙裡掙扎出了青色苔蘚。瓦上的青苔,嫩嫩的,綠綠的,純真極了。苔蘚是瓦的衣,一小蓬、一小蓬,鬱鬱蔥蔥,透着一股清簡之美。身着苔蘚衣的瓦,濃妝淡描墨綠、深綠、翠綠……是光陰裡孕育出來的盎然,是源源不斷的生機

水,是江南的魂,像一張網,阡陌縱橫。沿着水岸弄堂也是曲曲折折,多少“山重水複疑無路”一個轉身又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若站在高處看,江南就是一個大水塘,那些高低不一的房子就是一條條大小不一的魚兒白牆是魚兒的肚,屋脊是魚兒的脊,瓦是千瓣閃閃魚鱗,苔蘚是潤在水中的草。這魚兒是活的,在水上,又在水中,逍遙自在,江南的靈動,早就在骨子裡了。

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段歷史的印記。而在江南,一磚、一瓦,都是沉積史冊

磚上雕着的飛禽走獸吉祥美好,刻着的花鳥蟲魚栩栩如生,鏤空福祿壽喜飄着翰墨之香,風雨未曾停歇,輪廓不曾模糊。

瓦上有過青霜,積過灰土,納過雨水,長過青苔,光陰越來越厚重,瓦卻越來越輕薄。

詩人鄭愁予曾說:“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蓮花的開落。”自此之後,多少朵蓮花在季節裡等待開開落落,只爲你曾打江南走過,只爲那馬蹄由遠而近又遠……

你若打江南過,讀一讀青磚與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