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老存青除醬缸 國民黨纔有明天

國民黨中央黨部仍懸掛着寫有重返執政的標語。(季志翔攝)

國民黨大選慘敗,黨內掀起改革聲浪,但人各一號把的亂象,映照在百廢待舉的破落窘境,與其說百家爭鳴,其實是六神無主的無頭蒼蠅。前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昨天臨去諍言,已直接點破國民黨老人文化、大老心態,正是百年老店長期難創新局的病竈;如今老黨員一番忠心建言,若能對黨內發聾振瞶,國民黨纔有機會危機轉機

國民黨長期存在宮廷文化,要想冒出頭,首要條件排資論輩;而已然出頭者,往往彼此不服,明爭暗鬥;從過去的連宋之爭,而後的馬王政爭,以至於近年的吳朱心結,甚至纔剛請辭的黨內三巨頭吳曾郝,屢有權暗箭亂射,在黨內都不是新聞

此外,長居上位掌權者親信親人包圍,以致閉耳塞聽,拿己利先於黨利,即使被看穿,仍囂囂置辯,說得冠冕堂皇,一付老大心態者,所在多有;抑或看似不欲強出頭、不與人爭鋒,實則等候衆星拱月、皇袍加身,也絕非少見

近四年來,儘管國民黨被蔡政府以完全執政的絕對權力,恣意搓圓捏扁,被凌遲得體無完膚,但2020大選從初選、輔選,仍處處嗅得到大老勾心鬥角、欲唯我獨尊的醬缸臭味。如今慘敗,若黨內要角走老路,不集結縣市長、立委及議員等中生代,及更年輕的新生代衆力,徹底翻轉國民黨老舊的思考模式運作文化,相較已世代交替好幾輪且大權在握的民進黨,除了恐難翻身,若更不幸地從氣若游絲走向氣絕身亡,亦非不可能。

參與國民黨決策者絕對要省思,「大老」心態若多了「點」,就成了「太老」。「太老」的政黨,來日還會方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