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頭痛 乾旱害野火狂燒 助長空污

臺灣面臨氣候危機,乾旱屢屢造成水庫告急,圖爲新竹寶二水庫58米高的取水塔,今年5月時幹到裸露見底。(本報資料照片

地球發燒了,我們呼吸的空氣還是一樣嗎?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統計,一年中因森林大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將近80億噸,佔全球排放量20%,今年以來澳洲西伯利亞加州陸續出現森林野火,甚至臺灣的阿里山也發生林地火災專家指出,氣候暖化帶來嚴峻旱災,乾旱增加林火是全球趨勢,空氣污染也因此加劇,不可不慎。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氣候變遷與林火有密切關係,地球暖化改變了氣候常態,其中包含嚴重的乾旱,而乾旱使森林野火更爲頻繁,讓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生態平衡受到嚴峻衝擊,更加劇了空氣污染與氣候暖化。

汪中和解釋,樹林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有機物,去年美國加州森林大火讓舊金山的空氣品質達十分惡劣的等級,美國灣區更因嚴重空污導致當地老年人死亡率暴增;森林除了產生氧氣與固碳,更重要的是涵養水源,燒過的土地使得水土保持被破壞,涵養水源的作用也消失了。

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表示,極端氣候帶來的乾旱,讓全球水資源面臨短缺,臺灣年降雨量龐大,如何儘可能把水留住對臺灣十分重要;爲了因應乾旱,經濟部計劃加蓋水庫,但蓋水庫首先要面對的是環境的破壞,保護森林涵養水分功能或許更可以思考;另外農業用水龐大,灌溉方式可往精準灌溉來推動,有別以往的大面積灌溉。

臺大森林系教授邱祁榮指出,一棵20年生樹木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約10到20公斤,全臺森林210多萬公頃每年碳吸存約2100多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約可以吸存臺灣每年石化燃料總排放二氧化碳的7.5%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