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媽“鴿”聲四起 超寬鬆政策再獲“續命”

(原標題全球央行觀察|全球央媽“鴿”聲四起 超寬鬆政策再獲“續命”)

全球主要“央媽們”都很給力!

在國常會提及降準僅僅兩天後,北京時間週五傍晚,中國央行就宣佈全面降準,政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8.9%。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歐洲央行也跟隨美聯儲“鴿”聲大作。在經過了18個月的政策評估後,當地時間7月8日,歐洲央行發佈評估結果,尋求中期消費者物價增幅在2%,並表示該目標是“對稱性的”,可允許通脹率在一段過渡時期內“溫和”超標。

(歐洲央行公佈貨幣政策戰略評估結果。來源:ECB)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態度基本一致,對通脹問題並不是太擔憂,至少在現階段,經濟復甦的重要性仍大於通脹。經濟預期和通脹上調意味着歐洲央行會觀察更長時間,不會快速調整政策。

鯨平臺智庫專家、新方德科技投資總監張竹然對記者表示,“對於歐洲來說,經濟復甦的時間仍然很漫長,因而歐洲央行對於相對溫和的通貨膨脹的忍受程度是比較高的。大宗商品在可見的未來仍會保持在高位運行,但是對於歐元區來說,現在防通脹是第二位的。”

近20年來首次調整通脹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近20年來歐洲央行首次調整通脹目標,與之前“中期內低於但接近2%”的通脹目標相比,可謂是重大轉變。

倫貝格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對此評論稱,從略低於2%的實際通脹目標轉變爲直接的2%目標,以及從略低於2%的上限轉向對稱方法,明確表示政策制定者允許通脹暫時超標,政策立場更加溫和。

歐洲央行同時還表示,將在通脹率的統計中納入自有住房成本。“管理委員會在評估貨幣政策時將考慮通脹指標,其中包括對自住房成本的初估數據,以補充一系列更廣泛的通脹指標。”

此外,歐洲央行還宣佈將進一步把氣候變化因素納入其貨幣政策框架。歐洲央行表示,將制定新的實驗性指標,涵蓋相關綠色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碳足跡。在貨幣政策操作中,應在信息披露、風險評估、擔保框架和企業部門資產購買等方面考慮氣候變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央行上調通脹目標的大背景是經濟強勁復甦。當地時間7月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夏季經濟預測報告,由於新冠疫情防控效果較好、疫苗接種加快,歐元區經濟今年復甦將更強勁。

報告顯示,2021年歐元區生產總值預計將增長4.8%,相比之下5月份做出的預測爲增長4.3%;2022年預計歐元區經濟將增長4.5%,高於之前預期的4.4%。

歐盟經濟事務專員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上調經濟預測是因爲一季度經濟好於預期、有效的防疫措施和加速推進的疫苗接種使得歐盟成員國得以逐步放開經濟活動,歐盟內部旅遊將逐步恢復。此外,貿易伙伴經濟向好,以及歐盟恢復基金的使用,都有助於歐盟經濟增長。

通脹方面,夏季經濟預測報告還顯示,歐盟通脹率今年將達2.2%,明年將達1.6%,也高於此前預測。真蒂洛尼對此表示,能源價格激增和生產瓶頸推高了通脹率,隨着經濟恢復以及供求趨於平衡,情況將會好轉。

“抄襲”美聯儲?

與此次歐洲央行政策類似的是,美聯儲去年公佈了一項更爲雄心勃勃的政策轉變——平均通脹制,稱將在一段時間內追求2%的平均通脹率。這意味着美聯儲計劃允許通脹率升至2%以上,以抵消通脹率低於該水平時期的影響

此前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曾猜測歐洲央行是否會效仿美聯儲,採用平均通脹目標,這意味着在疲軟時期過後自動超調。

但與美聯儲不同的是,歐洲央行不會積極致力於讓通脹率高於目標,以彌補之前通脹率低於目標的影響。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新聞發佈會上對記者表示:“我們是否像美聯儲那樣在制定平均通脹目標?答案是否定的,非常明確。”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歐洲央行與自己的通脹目標之間的差距遠大於美聯儲,因此要想讓平均水平達標意味着要超出目標水準更多。去年的平均通脹率僅爲0.3%,遠低於歐洲央行約2%的目標。抵消這些較低通脹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勉強爲之,則需在政策彈藥幾近枯竭的情況下讓通脹大幅超標,這將挑戰歐洲央行的可信度。

即使存在讓通脹發生如此劇烈變化的政策空間,政治上的反對意見也將難以克服,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一直抵制允許價格漲幅超過目標的想法。當下歐洲央行的政策路徑是德國等北方保守派南歐國家之間妥協的產物,前者主要擔心高通脹,而後者則更擔心經濟增長乏力。

超寬鬆政策有望“續命”

在全球政策轉向擔憂日益加劇之際,此次歐洲央行提高通脹目標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預示着寬鬆貨幣政策會持續更長時間,歐洲央行更加“鴿派”。

愛爾蘭央行前副行長Stefan Gerlach稱,“以前的目標是略低於2%,這使得歐洲央行決策者在通脹率爲1.5%時難以加碼刺激措施,因爲通脹有可能超過2%。現在他們會發現更容易這樣做......所以我認爲區別很大。”

Gerlach同時還表示,新戰略還將使歐洲央行更易於立即轉向資產購買等更多非常規工具來應對經濟滑坡,而不必首先求助於利率等傳統工具。

“這使得極寬鬆貨幣政策的終結之日更加遙不可及,”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首席經濟學家Joerg Kraemer表示。“這符合高負債國家的利益,但會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令未來幾年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出現危險泡沫的風險加劇。”

展望未來,王昕傑對記者表示,隨着疫苗接種不斷推進,今年四季度歐洲大陸和英國有望達到羣體免疫。未來歐洲通脹會跟隨經濟復甦而上行,但由於去年疫情期間通脹基數較低,今年通脹上行其實是很自然的現象。歐洲經濟比美國經濟復甦晚,歐洲央行收緊政策的步伐可能落後於美聯儲2-3個季度。

與此同時,張竹然也對記者表示,“對於前一段時間美元指數的大跌,歐元已經留出了相對的貶值空間,歐元區未來的貨幣政策相對美國來說仍然是有空間的,同時也是具備想象力的。在此期間,繼續刺激並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經濟穩步增長是第一位的,趨勢並不會這麼快就結束或者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