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炙熱化! 專家籲提高2030年減碳目標

學者指出,在全球炙熱化之下,1990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報系資料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昨(20)日發佈第六次評估的總結報告(AR6)決策者摘要,報告指出,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已發生廣泛而迅速的變化,有學者指出,在全球炙熱化之下,1990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也有學者說,我國現行2030減碳目標只有24%,應要提高至35%至40%才能跟上2050淨零目標。

中央研究院環變中心人爲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認爲,本次報告有三個重點,分別是急迫、希望、挑戰,隨着全球溫度上升,每一點點上升都會產生更劇烈的危害,當升溫到最嚴重的情況,更可能突破臨界點,導致氣候會再也無法改善、翻轉。

許晃雄說明,以當前的推估,不論如何2050年都很可能升溫超過攝氏1.5度,但若能達到2050年淨零排碳,在世紀末纔可能恢復在升溫攝氏1.5度內的地球環境,而在炙熱化之下,1990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不只要同時照顧自己、下一代,也要照顧受到氣候炙熱化衝擊的長輩。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指出,氣候危害不再是單一事件,而是複雜、連鎖、系統性的複合事件,以更高頻率的方式共伴發生在生活的周遭,且氣候風險的分佈不均,脆弱人口往往遭受更高的氣候風險。總結報告指出高脆弱地區的人因水災、乾旱、風暴等極端氣候而死亡的機率,高出韌性地區15倍之多。

石婉瑜指出,報告中不斷提醒,氣候政策與行動要提升公平性和包容性,讓受衝擊的地方民衆參與氣候決策並重視他們的聲音,才能確保當前的行動不是犧牲了一部分人的權益,在做不公平、不正義的調適和減緩。

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說明,報告中不只談原本減量路徑的2030年、2050年兩個時間點,這次報告也放入中期2035、2040年的淨零目標,並特別強調已開發國家應該要增加減緩力道,達成淨零目標。趙家緯指出,報告更要求工業國家,應提出2030年之後新一期的具體減量目標,但臺灣目前提出的目標跟國際上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落差。

趙家緯分析,從這次的AR6報告來看,臺灣2030年的減量目標,距離達成淨零目標遠遠不夠,如節能等需求面的政策力道不足,雖然大排放源多已承諾淨零目標,但當前沒有整合性政策規劃來督促其提升2030年的短程減碳目標與具體投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