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228仇恨終結在這一代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老布希總統以愛待人,雖然只當選一屆,但美國人認爲他和雷根是最值得懷念的近代總統,在他專業領導和人際關係中,展現了幽默和慈愛而非憎惡和仇恨。90歲時他還收養了貼身侍衛白血病的兒子,爲了安慰這位爲化療而掉光頭髮孩童,老布希發起自己辦公室部屬剃光頭,並且抱着孩童在陽光下照相,那幅畫面成爲美國人對老布希永遠的懷念。美國前參議員艾倫辛普在老布希的葬禮上說:「仇恨最先腐蝕的,就是裝着仇恨的器皿。」

228即將來到,每年到這幾天,以族羣操弄爲主題的人又要再次大掀波濤

我來自外省家庭父親軍人,從小228不管在學校或在家裡都是個禁忌話題,稍長我知道後,也做過一些研究,的確,當時本省人死傷,但也有外省人死傷,我聽到更多的是,外省人躲進本省人家裡,本省人也敞開大門保護他們,在那亂世,很多人都有本冤枉帳,仇恨繼續滾下去,是此恨綿綿無盡期,下一代在陰暗中成長。

我這幾年有機會研究1949年前的臺灣男女羣相,他們孜孜求學,求上進,希望改變家境,也跟我父輩一樣去上大學從軍,改變自己來自農村命運。臺灣當時士紳揉和日式臺式教養凡事擺在心裡,不輕易說出來,可說是壓抑,也可說是威權,但大部分都盡到家族責任,讓我想起我很多本省籍朋友同學的父輩,他們謙和的背影有如我自己的父親。

文茜敘述她的外祖父集璧尤其傳神,1905年出生,15歲時,表面上買了船票日本進修,沒多久即想盡辦法從日本再搭船到上海,「投奔祖國」修讀中文學校。她的外公,正如同一個世代的賴和、楊逵,不甘屈身於日本殖民地下當二等公民

228卻走入何集璧的生命,雖然他沒有入獄,但朋友去了火燒島,7弟潛逃中國大陸終生杳無音訊,自己躲在南投山區14年,出來後也抑鬱終生,57歲就過世,「外公躲過了一時屠殺浩劫,卻躲不過終生的自責與悲愴。」陳文茜在她的《文茜的百年驛站》一書中說。

另一位值得懷念的鄉紳是前副總統吳敦義的父親吳奚民國41年被人誣陷,入獄兩年多,出來後,政治生涯戛然而止,吳奚用從死神搶來的時光,安分地做了20多年裡長。他同樣堅持的是,他不要把仇恨帶到下一代,絕少抱怨、記恨,頂多只是怪自己生錯年代,在那混亂不安的年代裡,好人也會受苦,並且常常告訴幼子,「對曾經幫助你的人,一定要感恩,要回報。甚至他在過世前,也殷殷叮囑我。」吳敦義曾說。

在這個尋求同溫層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踏出自己的資訊舒適圈,外省人第二代應該瞭解臺灣老一代士紳的感受,本省人第二代應該瞭解外省老兵、老軍官守衛臺灣的貢獻。就讓仇恨在這一代終結吧!

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