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小些交集開始發生,讓一些腳步輕挪接近!

向日葵。(圖/記者黃克翔攝)

文/彭菊仙

一週前,我跟很多朋友一樣,受夠了服貿爭議的擾嚷,於是把臉書徹底關閉,也不想貼文。

臉書,是每天關在家裡帶孩子料理家務很重要的情緒出口,雞毛蒜皮的沾沾自喜、寬廣書海的震盪沉浮、微不足道的庸人擾……,臉書絕對是讓我自嗨開心粉墨登場的小舞臺。

但,我卻失望的登出,當看到手機,卻下意識支配自己的手指,不要亂動,因爲我要自己還給自己平靜。

再度打開時,我不得不承認,對於服貿的沸沸揚揚,我依然做不到冷眼旁觀,或許應該說,對於臺灣前途,我做不到置身事外的絕情

畢竟,我在這裡生活了四十多年,更重要的是,我還有三個孩子,他們勢必要在此長大成人,他們飛不走也逃不開,他們在我們這樣普通平凡的家庭裡,沒有選擇的,一定要在這裡生存長大,而我愛我的孩子們。

於是,我繼續以陷落在這詭譎動盪的臉書環境中,來表達我在臺灣的存在與身爲公民的基本關注。

在臉書上一波又一波立場鮮明用字激昂的訊息中,我知道,我必須真的去了解服貿的來龍去脈。然而,我發現,在真的去理解事情的真相前,我還必須裝備一件事:

如何具備閱讀這些訊息的平靜客觀素養,更甚至,我如何將消化訊息之後的滿腹複雜情緒,用最平和、正面、理解、仁慈方式來表述,來回應,來說明,來說服,來讓人聽我說。

若沒有具備適切表達的素養,帶來的,不是別人的傾聽與革新,而是被挑起的情緒、憤怒、反擊、毀滅。

對於服貿,愈來愈多人在止不住的對立聲浪中不知所措,然後跟我在最開始一樣,選擇退場,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免得被逼得表態,免得失去很多自己可愛的朋友。

他們在失望中不敢出聲,默默的關心,明哲保身,降低可能的傷害,雖然,這麼做,對整個事件不具破壞力,但至少不具殺傷力,勝過飛來飛去各種充滿挑釁與情緒、加劇撕裂的訊息。

但是,我思考,如果真的爲了讓這件事情朝向獲得解決的方向,若是繼續冷眼旁觀、靜默不語,是完.全.沒.任.何.意.義的。

我決定還是加入對話,雖然我的臉友數量不是可觀的動輒數萬人,但是當小心翼翼善用它,言語確實有力量,不論出於自己的肺腑之感、或是分享別人的發聲,只要我覺得能促使雙方慢慢靠近的訊息、對解決服貿紛爭能發揮一丁點作用的訊息,我都有責任發揮一點點功能,那怕是杯水車薪,那怕一天只能影響一個人,我都心安理得。

謝謝在這小小的頁面上,有換上黑幕的朋友來按贊,我也謝謝大頭貼依舊繽紛來的朋友也來按贊,我的心裡冒出一絲絲雀躍。

現在的臉書,涇渭分明,但是當我能在我的同一則訊息裡同時看到兩種臉面,即使人數不多,我至少確實見證到了---哇!有一小些交集正在發生,有一些腳步正在輕挪接近。

當雙方都犯了粗糙莽動技術上的錯誤時,心裡是不是都能空出一些空間,容進一絲對方願意帶來希望的善意起點?情緒,會挑起非理性與醜惡的尖酸苛刻;同理,是打開溝通心門的唯一鎖鑰

當迫不及待想表達自己這一邊的委屈與理想前,是不是先靜下來,也聽聽別人的迫不及待與爲何而戰的理由,或許,只能捕捉到對方一小丁點兒的合理與事實與誠意,但這樣也頗好,因爲,只有這麼做,纔可能繼續對話,纔可能談上「溝通」,也纔有機會沾到「共識」的邊!

別忘了,臺灣人最後都不是爲了撕裂而走上街頭的呀!不是嗎?

走上街頭的孩子,他們有一點點你值得肯定的熱血與善意嗎?他們都是想出鋒頭、盲目無腦、受人煽動、自我膨脹的新人類嗎?或許也不盡然,總有些父母是中小企業背景、做些小生意的孩子吧,他們是真正的爲擔憂而戰吧!總有些關心國是,真正愛國的孩子吧!他們純真的以爲爲正義而戰吧!

政府莽動粗糙黑箱作業?是不是去同理一下這個外交處境困難、經濟發展不斷被掣肘的政府,面對每天排山倒海22k萬夫所指又苦無對策的龐大壓力?換一個政府壓力也不會少,不是嗎?

爲什麼如今「反服貿」好似王道?生活安逸穩定的上班族軍公教朋友,撥一點心思去理解服貿對小型企業的衝擊,去感同身受他們的恐懼與擔憂吧!若是你的未來將捉摸不定,你會怎麼做?

爲什麼生活尚稱平靜穩定的中產階級不斷苦口婆心要學生回家?因爲大家真的也沒有多餘的籌碼再看國會空轉、讓國是頹廢,他們都有國家飄搖終將自毀的恐懼啊!

在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包袱、不同的擔憂、不同的堅持時,任何一個具有建設性的表述但若一不小心包裝以一小絲的挑釁言詞,終將是無效的訊息,更甚而是隻能發揮破壞力的無形殺手。

我是一個母親,從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深深理解,要立場跟我完全不一樣的孩子坐下來,聽我好好說說實在不容易,於是,只有先聽他說,表述與溝通才有可能繼續;然後,纔可能就事論事,告訴他難堪的後果是什麼?爲什麼他不可以?再來,纔可能理性而不帶情緒、不掀過去的陳述我的期望、我的願景

我是一個人妻,我知道家庭主婦的苦悶很多時候無人搭理,但是苦衷用激動與情緒的發泄方式排給另一半時,多半不會獲得諒解,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強大的反挫力還要讓自己花費很多的心力來自我復原,更何況是婚姻關係?於是,我開始學着提醒自己:同理吧──對方有他的苦衷,有他的善意,有他的高明之處。

每一次的泄憤、每一次的掲人瘡疤、每一次的粗爛語言,看似只會對自己的臉友產生單薄的擾亂力,但是,每一種立場的朋友毫無節制累積不斷地,都這麼做,那麼,就累積臺灣絕對承受不起的撕裂與傷害,最重要的是,焦點,早就不再是服貿。

.作者彭菊仙。十多年前是一名認真的電視工作者,現爲知名親子專欄作家。臉書粉絲專頁: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著作:《教出好兒子一點都不難》《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幸福力》《教養好好玩》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jenniferpeng722/posts/10203691837202992 (本文版權爲彭菊仙所有,獲本人授權《ETtoday東森新聞雲》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