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下的冷思考

(原標題熱浪下的冷思考

緣木求魚

“熱穹頂”雖然不可控,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木木

溫哥華時間6月28日下午,雖然診所裡的空調已經設置到18℃,但木結構房子在連續多日逾40℃高溫的“烘焙”下,室內溫度根本降不下來。

全副武裝顧客“修理”牙齒老劉,感覺自己已經到了生理極限,再想到家裡的兩個兒子,在沒有空調的屋子裡被煎熬的“慘象”,心裡更難受得受不了。沒心思繼續工作,老劉把手裡的“活兒託付給同事,就心急火燎地往家趕。趕到家,老劉接上兩個孩子就直奔家附近的購物中心——那裡有空調,冷氣足得很。

沒想到,購物中心已人滿爲患。按老劉後來的描述,從地下一層到頂層,偌大的商場,幾乎沒有可立足之地;許多人帶了沙灘椅來,一看就是躺了不短的時間,更多的人是席地而坐、而躺……兜兜轉轉,兩個兒子有點兒受不了,於是,老劉又拉着他們去附近的餐廳——餐廳裡也是有空調的,但一圈兒轉下來,沒有一家餐廳不爆滿。

據老劉說,那個下午,自己探究了幾乎所有可能的“尋涼路徑”:除了商場和飯館“蹭涼”,還在商場裡找過空調扇(空調就別想,根本沒賣的),店員說,老早就賣光了,連電扇都沒了;也去過周圍的酒店,希望能“偶遇”一個房間,卻處處碰壁……老劉說,自己移民加拿大差不多二十年,在溫哥華還從沒遇過如此境況

記憶裡,去年六七月份的時候,有一次通話,老劉還抱怨“快凍死了!屋裡才十幾度”。也是,若論緯度,溫哥華的緯度跟黑龍江省嫩江市差不多。在如此高緯度的地方,按照常規認知,空調根本無用武之地。今年遽然而至的熱浪,顯然把溫哥華乃至整個BC省打了個措手不及。老劉說,“氣候真的變暖了”,現在幾乎成爲人們共識;周圍人的另一個共識是,要不要給房間裝空調。老劉說,這實在是個麻煩事,因爲涉及到“老房屋”的線路改造、安裝、空調價格問題關鍵還有就是去哪兒買空調……

所有讓普通人撓頭的事情,站在商業貿易的角度看,其實都蘊藏了滿滿的商機,而且,撓頭的“烈度”越大,商機的“丰度”往往就越高。如果沒有疫情導致的物流阻隔以及政治、貿易政策等因素的消極影響,溫哥華人(包括美國西海岸居民)今年初夏的“熱困擾”,很容易通過即時的貿易手段予以相當程度的解決,哪怕臨時多購進一些空調扇呢,也能解決市民的大問題。

據老劉說,溫哥華空調扇的售價是500加幣左右。而“京東”上的空調扇,價格不過500元人民幣上下,有的品牌,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價格甚至“殺”到200元;這還都是零售價,如果批量大,價格還有下調空間。無論是溫哥華的消費者,還是中國的生產商,僅就空調扇這種小商品的售價而言,這種狀況很難讓人心情愉悅起來。在貿易“梗阻”的狀態下,明顯雙邊不利。如果貿易順利、物流暢通,即使面對這種極端情況——“熱穹頂”猝然臨頭,雙方的境況無論如何都會好一些。

雖然疫情對貿易和物流的影響有很強的偶然性,但偶然的困境,或許更能證明正常貿易、順暢物流的重要性。這也進一步提醒人們,世界貿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貿易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極爲重要;人類能走到今天,貿易在其間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類未來的發展,仍然離不開正常貿易。“後疫情時期”,貿易能不能迅速恢復並持續拓展、深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的生存、生活狀態,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世界的面貌。但願一切都能儘快正常起來。“熱穹頂”雖然不可控,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