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根治“養老騙局”要完善養老服務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今天,如何讓數以億計的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現實課題。近日,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中國銀保監會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老年人和家屬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良法善治不足以懲亂,非改革發展不足以紓困。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機構企業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宣稱“以房養老”等爲名義,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對此,相關部門應切實履行治理之責,發佈風險提示、開展以案釋法、深化執法檢查、完善行業監管、嚴懲涉嫌違法犯罪問題,爲守護老年羣體合法權益築牢防火牆

各類“養老騙局”之所以多發頻發,其實背後有一個共性客觀原因,那就是社會養老服務供給與老年人養老需要不匹配、有落差,給了不法分子打養老服務主意的可乘之機。因此,根治“養老騙局”,必須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日益增長、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需求。

從養老服務模式上看,在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等傳統養老模式基礎上,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專業養老,才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養老需求。當前,年輕人普遍承受工作生活雙重壓力,在供養和照顧老人時面臨各種現實難題。不少犯罪分子正好鑽了晚輩無暇照顧長輩空子,通過各類營銷套路實施詐騙。通過整合物業、商鋪等社會力量發展社區養老,可以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享受到看病買藥網購商品等服務。通過專業機構發展專業養老,可以滿足部分老年人的陪伴照護需求。由此而言,以需求爲引導,以市場爲主導,豐富養老服務種類和模式,增加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高質量供給,才能不斷壓縮低劣養老服務存在空間,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就養老資金籌措而言,推動商業養老保險規範發展、健康發展,已經迫在眉睫。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引發社會熱議。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之外,大力發展基於個人自願開展的長期養老金積累,有助於爲個性化養老需求提供更多選擇,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資金壓力。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前提下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發展與養老、照護服務等相銜接,豐富了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供給,爲鞏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開了一個好頭

促進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既要用好市場“無形之手”的力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也要切實履行好政府的應盡職責。比如,在強化居家養老服務基本保障方面,相關部門應督促新建住宅小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再如,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養老金融發展,增強公衆的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更好促進商業養老保險和康養行業高質量發展,形成金融發展與養老服務保障的良性循環。

我國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也是一個特別注重孝老愛親的國家。讓老年羣體安享生命餘輝,讓老年生活更加從容舒適,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以積極姿態做好老齡事業,以協同治理護航養老服務。

【相關鏈接

人民財評織密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防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