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開晶片制裁 官員批:追隨美「好鬥態度」沒必要

日本配合美國政策,從23日開始針對晶片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以限制中國大陸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能力。(圖/Shutterstock)

日本配合美國政策,從本週開始針對晶片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以限制中國大陸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能力。雖然日本政府曾經澄清,這項措施管制了16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只是其中之一,但此舉仍引發部分官員擔憂,追隨美國「好鬥」的態度可能不必要地激怒中國政府,縮小對話空間。

根據路透社24日報導,日本政府從本週開始,限制23種關鍵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範圍從矽晶圓薄膜沉積機器,到能用於軍事目的的微電路晶片蝕刻設備,不一而足。不過,相較於美國去年10月發佈嚴格限制措施,要求晶片商須事先取得政府許可,才能向中國客戶銷售部分先進產品,禁令中處處針對中國,日本選擇進行「廣泛」的限制。

路透社引述日本工業部一名官員,他表示,「美國的做法讓人感到一股奇怪的不安,你沒必要針對某個國家,要做的只是控制物品。」他強調,日本不能對任何國家實施制裁,除非該國捲入衝突。

另一位匿名政府官員說,日本不會採用美國的「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原則,也就是在缺乏具說服力的理由時,任何授權申請都不會被批准。相對地,日本政府傾向在可能的情況下開放出口。

第三位日本工業部官員指出,政府依然擔心針對中國的行動會引來報復,像是限制日本電動汽車進口,「讓別人丟臉有什麼好處,除非這就是你的目的。」

除了日本之外,美國也向荷蘭施壓,加入圍堵中國半導體發展的陣營。報導指出,美國需要日本、荷蘭的合作,但三方在管制內容上出現分歧,考驗彼此的團結。

拜登政府預計接下來將更新出口管制措施,以求與日本規定同步,但同時他們也要努力確保在自己國內受管制的產品或技術,不會在日本被放行,讓對方取得競爭優勢,反將自己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