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經濟“做體檢”?四位優秀審計黨員代表真實講述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申佳平)“上審天、下審地、中間審空氣。”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今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一位年輕的審計幹部以一句玩笑話開場介紹審計工作涉及面之廣、內容之繁雜。

在我國,審計工作政治性強、專業和保密要求高,不僅年檢國家賬本,還能在“打虎拍蠅”中發揮關鍵作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項給經濟“做體檢”的工作既神秘又“高大上”。但實際上,聽完四位優秀審計工作黨員代表的真實講述,你會重新認識審計工作的普通與不凡。

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副司長吳星大學畢業後,已在審計機關工作24年。近十年來,他一直從事社會保障審計工作,主要是對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住房保障等資金開展審計。

“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生活小事,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聯繫最密切,這是我們在民生審計中牢牢把握的一點。”吳星透露,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審計署迅速組織了2萬多人,對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進行專項審計,及時指出問題、推動整改,共促進加快分配下撥資金100多億元,物資1億多件,促進建立健全制度1600多項。

介紹中,吳星坦言,審計工作也會遇到有些不被理解的情況,比如民營企業說“我又沒有花財政的錢,你爲什麼來審計我?” 吳星解釋稱,其實這是沿着財政資金流向去追蹤查看資金使用情況,看財政資金的效益有沒有得到切實發揮。

“當然審計機關不是辦案機關,我們在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存在違法違紀的案件線索,也會向紀檢監察或者公安機關移送處理,具體情況在審計結果公告中也都做過披露。”吳星說。

來自天津市審計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審計一處的彭鵬,原來是一名大學生村官,2014年加入審計戰線以來,已累計參加18個審計項目,並且在其中5個項目擔任主審。

“我們行內人經常開玩笑說‘上審天、下審地、中間審空氣’。”對於自己從事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彭鵬以一句玩笑開場,並表示這句玩笑話說明了審計工作面之廣,實際工作中涉及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類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彭鵬同時透露,一些新的審計事務,正在要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創新方式,運用新的技術手段。“比如說我今天爲大家帶來的這臺平板電腦和它裝載的這款APP,就是我局和天津市測繪院共同研發的一臺外業終端覈查系統,以最新的遙感影像底圖,疊加通過影像比對分析出來的疑點圖斑,對一些在河道管理範圍、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這樣一些區域內的疑似違法違規的建構築物或者人類活動進行精準定位。這讓審計人員在現場覈查時能方便開展必要的量算工作,甚至開展視頻或者拍照取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審計現場的工作效率。”彭鵬說。

邴芳,是審計署蘭州特派辦農業審計處一名90後的審計女兵,一直在甘肅和新疆地區從事扶貧審計工作。

“有幸參與了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我的內心無比自豪,也十分震撼。” 提到扶貧審計工作中的真實情況,邴芳動情地回憶道,“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山區貧困戶家裡覈實情況的路上,我們的車後面幾十米處突然發生山體滑坡,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後來當地村民說石頭是有眼睛的,不會砸到我們,因爲它知道我們審計幹部是來做好事的。”

邴芳說,這雖然是村民的一句玩笑話,但她和她的同事們都知道貧困資金是貧困羣衆救命錢,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這麼多扶貧資金用在了什麼地方,做了哪些事,效果怎麼樣,纔是扶貧審計最先關注的問題。

她同時提到,這幾年審計也會發現扶貧資金的使用越來越規範,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例如,在雲南怒江州的直過民族原來居住在深山老林,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後來在扶貧部門和審計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州範圍內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現在當地老百姓都搬上了新房子,實現了全面脫貧。

北京市審計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處副處長徐樑,近14年來一直從事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審計工作。

他介紹,北京市從2009年開始連續組織開展對口援建、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和項目審計工作,自己曾13次到西部地區開展審計項目,從一名審計組的組員到組長和主審,逐漸成長爲一名對口支援方面年輕的“老審計”。

徐樑坦言,在審計的過程中他會持續關注項目建設和投入使用情況,也親眼看到了受援地的巨大變化,學校和幼兒園項目提升了辦學條件、醫院和醫療採購項目提高了公共醫療服務水平,棚戶區改造項目改善了住房條件,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受援地羣衆的喜悅之情。

近年來,我國紮實推進審計全覆蓋。如何做好新時代審計工作?四位優秀審計工作黨員代表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吳星:“第一,在新時代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不動搖。審計天生就是查問題的,有人說這是審計的職業病。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個職業病如果沒有了,那麼審計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第二,我們要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一方面要抓好具體問題的整改工作,督促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建立整改臺賬,逐項銷號,切實把具體問題整改好。另一方面我們要針對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問題,特別是反覆發生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背後存在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管理漏洞,提出合理審計建議,推動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努力做到標本兼治,從源頭上強化治理效能。”

彭鵬:“資源環境領域好多問題,歷史角度來看很多都是一筆陳年舊賬老賬。現實角度看,我們要打造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共贏的局面。從長遠來看,要處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取捨。”

“我們作爲一線審計人員,只有切實提高素質能力,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夠確保審計結論客觀公允,才能夠讓審計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也才能讓我們的審計變得更加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

邴芳:“作爲一名一線的審計人員,我覺得做好新時代的審計工作,第一要實事求是、依法依規,只有把問題找準了,本審計單位才能信服。第二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在工作過程中一邊幹、一邊學,努力做到多面手。第三,一定要多鍛鍊,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更好地投入審計工作。”

徐樑:“重大投資項目一頭連着地方經濟,一頭連着百姓民生福祉,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投資審計人始終把對工程建設管理和投資績效的審計放在第一位,爲國家、地方重大建設項目保駕護航,推動建設單位把輸水工程、高速公路和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項目打造成爲優質、精品、放心和乾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