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匈奴故都」統萬城 發現中亞粟特人壁畫

本報訊

匈奴故都統萬城的考古發現往往引起海內外注目,考古人員研究發現在北朝時期(約距今1500年)的墓葬壁畫中意外發現信奉拜火教中亞粟特人形象,爲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統萬城位於陝西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白城子村,是東晉時期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近年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古城遺址進行了持續性發掘,出土了一批從北朝到北宋時期的珍貴文物。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統萬城遺址考古隊隊長邢福來說:「我們在北朝墓葬的清理中發現了一批壁畫,它們包含的人物佛教徒,也有來自西域的粟特人形象。」

▲統萬城南城牆馬面。(圖/2013年9月10日攝)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錫爾河一帶古老民族,從中國東漢時期到宋代,一直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擅長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根據壁畫中高鼻深目等人物特徵,尤其是拜火壇等拜火教(即襖教)物品,都顯示出其身份來源中亞粟特人。

邢福來表示,經過多年來考古研究發現,統萬城在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北線上的重要城鎮。它處於黃河字型內,西通河西走廊,東接山西大同,在鮮卑北魏時期地處要衝,佛教、拜火教(即襖教)等僧侶及其文化也駐足於此,從而留下了如今豐富的絲路珍品

史載,統萬城在大夏政權滅亡後,統萬城作爲北方重要城鎮,仍舊被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等幾個朝代延續使用。直到北宋初期,由於西北党項族勢力的崛起,宋太宗下令把居民內遷到今天的綏德、米脂一帶,統萬城被焚燬,隨後消失沙漠深處。800年後的清朝道光時期,又重新被人們發現。(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