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金融科技 加速旅遊業數位轉型

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左)、林進榮(右)。(圖/理財週刊提供)

臺灣因爲防疫得當,去(二○二○)年六月解封以來,興起一波國旅熱潮,雖然國內旅遊尚不能補足國外人士來臺觀光的產值,若能把握這一波國旅重塑、整頓觀光產業,化危機爲轉機,不失爲一件美事

日本DMO模式國家之力推展觀光

臺灣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進榮指出,「政府力量很大」,發展觀光產業政府必須帶頭做,他以日本爲例,七、八年前,日本和臺灣的觀光人數都是八百萬人,到二○一九年,日本觀光人口已達到三千萬人,而臺灣僅成長到一千萬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日本傾國家之力,包括經濟部、外交部、觀光局等各部門都協力推展觀光。

疫情爆發前,幾乎每星期都有日本各地方的官員來臺灣推展觀光,以靜岡小城來說,臺灣每年到靜岡旅遊就有幾十萬人,推廣頗見成效,幾年下來,「日本人一年來臺觀光一百萬人,臺灣到日本超過五、六百萬人」,相差至少五倍。

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發展DMO觀光圈、區域觀光聯盟已非常成熟,資源整合提高旅遊經濟,臺灣近日在交通部長林佳龍的帶領下,積極學習日本的DMO模式,如東北角結合宜蘭、日月潭串連大臺景點、阿里山聯盟等,對於景點、踩線的旅遊規劃有相當助益

「雖然沒有像艾菲爾鐵塔、迪士尼樂園的著名景點,但是臺灣有很多秘境」,林進榮說,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意外開啓臺灣民衆探求走訪在地美景,過去不曾注意的農村、小鎮、山澗溪野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重新被挖掘。

探尋臺灣秘境 體驗在地文化特色

習以爲常的出國旅遊,轉成探索在地城鄉,觀光局適時推出主題旅遊,如2020脊樑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旅遊業者也祭出多樣的深度旅遊,如品酒之旅、鄉村之旅、種菜之旅、馬拉松之旅,引領檯灣民衆走訪小鎮、探尋秘境,體驗不同的文化特色。

然而,林進榮認爲,只有深化臺灣的在地景點、主題旅遊還不夠,未來是金融科技時代,錢包、消費旅線都在手機裡,金融科技結合觀光旅遊勢在必行。

林進榮身兼大都會旅遊董事長,他直言,過去幾年跟着推動南向政策,到各地辦旅展,所動員的人力、財力、物力超過上百萬元,十幾場活動下來,「撈不到一個旅客」,不得不在策略上急轉彎。

二○一九年,他與時任泰國臺商總會劉樹添合作,鼓勵泰國臺商員工及其眷屬來臺觀光旅遊,創造出一百團近三千人來臺環島八天七夜的盛況,意外開發出新一批潛在的觀光客

這批臺商員工、眷屬的消費力不輸大陸旅客,人均達三百美元,一百團下來,他信心十足,原本計劃在二○二○年將此成功案例延伸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緬甸、菲律賓等東南亞其他國家,卻因疫情爆發而告暫停。

系統行銷 建構一條龍旅遊服務平臺

「客人在哪裡?」交通部長林佳龍許下二○三○年達成二千萬人次國外旅客來臺觀光的承諾,這二千萬人次要如何實現?

按他的想法,亞洲臺商會分佈亞洲十八個國家,近二萬四千個會員,這些臺商都已在當地深耕二、三十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更希望結合臺商的力量,從原本三千人次慢慢拓展到五萬人來臺觀光旅遊的目標。

亞洲臺商是一個可觀的資源,林進榮與現任亞洲臺商總會長劉樹添及僑委會密切合作,規劃系統性的行銷,打算在疫情過後,動員各國臺商來臺觀光,並在協會裡籌組小型的「旅遊國家隊」,包含旅行社、航空、飯店、景點、遊覽車導遊領隊購物店等業者及觀光從業人員,「超前部署」建構一條龍的旅遊服務平臺,促進DMO觀光圈迅速成形。

另一項重要的趨勢是以區塊鏈的觀光幣(觀光熱點)來掌握觀光客。他以中國大陸的支付系統爲例,過去美國的猶太人掌握金融體系,大陸人出國都是以美金消費,或是用Visa、Mastercard簽帳,自從微信支付、支付寶問世,現在大陸人出國直接刷臉、刷條碼以人民幣消費,漸漸取代美元的支付系統。

屬於臺灣的觀光幣 結合第三方支付推廣旅遊

「太方便了!」以前他在北大讀書所有的生活消費、婚喪喜慶全部用第三方支付,而且這樣的支付系統擴及到歐洲、美國、澳洲,就連臺灣的寧夏夜市都可以用微信支付來消費。

「如果你手機有微信存款五萬元,你會不會想到大陸旅遊消費?」他反問,「如果你手機有臺灣的觀光幣,會不會想來臺灣觀光?」他自己跟女兒有一個夢想,發行一個All Pass go,「如果全世界一億人的手機有臺灣的觀光幣,那麼要抓到三千萬人次來臺觀光並非難事」。

All Pass go可依據國情發旅遊訊息,「在柬埔寨就發柬埔寨文,你是泰國人就發泰國語」,並依據時節活動做行銷,舉例來說,參加臺灣二萬八千元旅遊行程,就送五千元觀光幣,遊客可以到百貨公司或購物店使用觀光幣購物消費,或參加各種主題活動。

像是花兩枚觀光幣,就可登上101觀景臺鳥瞰市景,用十枚觀光幣即可參加蔡依林演唱會,一個活動帶動一個熱潮,「這一次張惠妹跨年演唱會,吸引七萬人來臺東、花蓮、屏東朝聖」,不就是主題行銷最好的呈現?

過去林進榮在公司小規模試辦觀光幣,旅客反應相當熱烈。二○一九年,大都會旅遊推出郵輪旅程,四天三夜要價二萬元,「一萬元現金加上一千枚觀光幣即可抵用」,每一次出團都有三、四百人共襄盛舉;馬爾地夫行程要價五萬元,「二萬現金加二萬觀光幣即可成行」,當場折價一萬元,也有不錯的成績。

數位貨幣達經濟規模 須政府民間響應支持

他坦言,觀光幣需要政府及企業、各團體響應支持,纔會有經濟規模。就像三十年前在推臺積電一樣,是傾國家之力,工研院、經濟部、工業局相繼支持,纔有今日的榮景,金融科技是未來趨勢,更是現在進行式,「數位貨幣」每一個產業都無法倖免,必須做好相對應的準備。

爲了推廣旅遊的數位轉型,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在去年疫情嚴重時承接政府經費培訓數位人才,像是影片剪輯、手機實境導覽、新媒體數據分析、KOL導遊領隊轉型線上銷售、AR/VR運用在景點的實際體驗等,九梯課程下來,已培訓近千名旅遊從業人員,盼能加速旅遊業數位轉型,並帶動金融科技的發展運用。

本文作者:洪寶山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1066期》)

《理財週刊10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