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黃騰憲》「刪Q行動」4大關鍵突破口

罷免臺中立委陳柏惟行動、「刪Q總部」8日下午正式向中選會提案,對此陳柏惟拿出圖板表示,他是有在做事的立委。(黃國峰攝)

罷免立委陳柏惟的「刪Q行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第一階段2900份連署在5天內達標,領銜人也於今日(2月8日)提交出連署書。

相較於今年前兩次的罷免案,此案直接提升至立委等級,更可說是對萊豬議題的「直球對決」。在萊豬進口案中,陳柏惟投下同意票,是名副其實的「萊豬立委」,「割萊委」行動也由此案率先展開。

「刪Q總部」以「承諾跳票」、「忽視地方服務」、「荒謬言行」、「挺萊豬」等四大理由發動罷免。陳柏惟在上次大選中,僅以約5000票勝出,面臨25%的罷免門檻(72781票)似乎岌岌可危,但此案通過沒有外界預想的簡單,面對「刪Q案」需成功,需要考慮以下四個條件:

一、藍綠版圖

臺中第二選區(俗稱海線),一直被外界視爲是泛藍較有優勢的選區,但其實不然。以總統得票率而言,2008以及2012年,馬英九此區拿下了59.66%與51.48%的得票率,但到了2016與2020的大選中,受到選戰氛圍的影響,泛藍陣營(國+親)的得票都不超過45%,甚至去年大選中,韓國瑜在此區的得票率(37.12%)也低於全國得票率(38.61%)。就選票結構而言,臺中第二選區雖然泛藍結構逐漸流失,罷免案要在此區通過,似乎沒有外界預測的簡單。

二、顏家動員、介入程度的多寡

中海線的立委席次長期被視爲鐵板一塊,難以攻下,主要原因是顏家在當地的長期經營,顏家父子在此地擔任民意代表逾25年,與其說是藍營強,不如說是顏家強。去年大選中,顏寬恆獲得107766票,僅以約五千票的差距落敗,若能彙集上次大選的得票,遠遠超過25%罷免門檻。

就目前看來,顏家並未介入罷免。但若藉由顏家的協助,罷免案勢必有很大的機會通過。只不過,若是顏家加入罷免案,勢必會被貼上「輸不起」、「報復」的標籤,因此是否會大動作介入罷免,仍需觀察。

三、罷免議題不能失焦

陳柏惟過去主打網路空戰,擁有龐大的網路聲量,可說是泛綠陣營的「大砲」,時常能製造許多話題。在這次罷捷案過後,陳柏惟便以「中國人手持的中國黨彈弓打出來的罷免子彈」來評論罷免案,將公民發起的罷免案與境外勢力、統獨、破壞民主等議題上大作文章,試圖在罷免議題上帶風向

可想而知的是,面對罷免案,擅長操作統獨議題的陳柏惟,勢必會再度使用此種手法轉移焦點。罷免團體必須拉回議題主軸,向選民說明此戰是「反萊豬之戰」,並且重新喚起選民對陳柏惟「香港人來臺當兵」、「外交部變內交部」、「中國挖海砂是爲了攻臺」等荒唐言論記憶,才能避免罷免案失焦。

四、投票日期

預計罷免若成案,投票日將訂在7月至9月中旬。投票將在暑假舉辦,對擁有較多年輕選票的陳柏惟將更有利。然而,必須考慮的是,8月28日預計將是反萊豬公投的投票日,搞不好會形成「割萊委」與「反萊豬」同場上映的狀況。若投票訂在此日,將有可能最大化反萊豬的選票,成爲壓到陳柏惟的最後一根稻草

綜上所述,「刪Q行動」要過關不容易,但也絕非難事。相較於鳳山黃捷,陳柏惟在選區上較不具優勢,並且陳的言行爭議大多與政治專業相關,與萊豬議題的關聯性也更強,相較於罷免黃捷案,更能說服中間選民。

此案將爲「割萊委」的第一戰,具有指標性意義。可想而知的是,綠營也將持續動員中央、地方各級民代,協助陳柏惟催出不同意票,以避免「罷免骨牌」繼續延燒,並且持續護航萊豬。罷免團體或許需要更多外力的協助,並且在空戰、媒體的論述上謹慎與對方交戰,纔有可能成功過關。

(作者爲臺北大學公行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