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柯文哲民調走高的原因(許智超)

2024總統大選,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左)、民進黨賴清德(右)、民衆黨柯文哲(中)積極備戰。(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近來兩岸圓桌論壇協會民調顯示,2024大選執政黨參選人賴清德無論在各種情境下皆取得領先,然而兩岸及臺美中三方關係等方面,民衆黨參選人柯文哲卻多項領先前者,顯示臺灣民衆面對2016年政黨輪替以來,臺海局勢逐步硝煙四起的憂慮。目前選情局勢尚未明朗,兩岸及臺美中關係確實是影響總統大選民意走向的重要因子。

兩岸及臺美中三方關係,向來是總統大選各黨爭取選民支持的重要議題。綜觀目前臺面上三腳督的民調比較,「處理臺美關係」層面執政賴清德取得領先,然而僅領先次位柯文哲5.5%左右,意味日前華府採取「最低規格」冷處理賴過境美國,反映「務實的臺獨工作者」長年標籤讓美方難以放心,進而美臺各方盛傳的「白宮疑賴論」,對於目前執政黨的形勢而言顯然難以樂觀看待。

「處理兩岸關係」及「維護兩岸和平、避免戰爭」層面,柯文哲明顯大幅領先,尤其「處理兩岸關係」相比第二名的賴清德差距達12.7%,對於長期輪替執政的藍綠兩大黨而言無疑是個警訊,意即民衆對於執政黨7年多來瀕臨戰禍的兩岸關係極爲不安,甚至甚囂塵上的「臺海戰爭論」早已瀰漫臺灣社會。至於缺乏兩岸政策新意的國民黨亦無法取得大衆信任,「經濟牌」流於中老年買辦壟斷特殊權力的情況仍未改善,相對剝奪感強烈的青年世代反感程度亦有增無減。此外侯友宜面對兩岸立場的態度曖昧不明,即使日前公開對九二共識發表「一接受兩反對」,然而對於九二共識的核心命題「一箇中國原則」仍未出現清晰且明確的宣示,種種因素拉鋸之下民衆自然而然將兩岸關係未來的寄託,轉向超脫於傳統藍綠兩大黨外既有權力結構的民衆黨。

至於「處理美、中、臺關係」層面,柯文哲亦領先次位執政黨候選人賴清德達7.2%,此點反映於後者拋出「四大支柱」宣示追隨蔡總統兩岸路線後,面對加劇的中美博奕以及對峙升溫的臺海局勢能否取得平衡,端看前述所提近來瀰漫臺美上空的「疑賴論」,恐怕各方對於力圖淡化臺獨色彩的賴清德尚未消除疑慮。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民調低至12.9%因素複雜,先天原因侯對於美中臺事務的參與相對較少,經驗缺乏意味着民衆難以產生足夠的信賴感,同時黨內與競選團隊對於相關議題操作仍未有效整合,導致各界的既定印象難以擺脫地方首長層級。

藍綠兩黨導因於種種原因缺乏先機,反觀民衆黨參選人柯文哲近來面對美中臺關係,首先借由雙城論壇成功與對岸對接穩定直接的互動關係,至於美國方面亦通過多次出訪斬獲不少成果,逐漸補足外交及國際事務的經驗劣勢,甚至成功帶動美中臺各方對於個人能力的重視與認同。

兩岸及美中臺關係的處理,對於臺灣而言至關重要,民衆黨參選人柯文哲的民調持續走高確實反映民意期許有所改變,然而截至目前爲止三腳督各自提出的兩岸政策及路線,仍未具備同時說服臺、美、中各方的條件,因此未來民調的變化仍待持續考驗參選人的智慧。(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