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全臺最大藝術電商 靠80後蒐藏家崛起

帝圖董事長 劉熙海。(圖/商業週刊/攝影郭涵羚)

文/李雅筑

一件藝術品被展示在臺前,拍賣官開始宣佈拍賣底價,現場買家陸續舉牌,競價聲此起彼落,拍賣官不時環顧四周炒熱氣氛。一場激戰後,拍賣官落槌,珍品,由價高者得。

這是已延續百年的拍賣行業,最傳統的風景。但現在,直播網路科技崛起,卻讓這個行業出現了新樣貌

傳統拍賣公司佳士得蘇富比正在轉型,近年純線上藝術電商Artsy、Artnet和Auctionata等的崛起,都顯示出:線上藝術市場正蓬勃發展。臺灣的本土拍賣公司帝圖,也正搭上這波熱潮。

先開網站媒體手法經營出5萬會員

帝圖科技文化,去年營收1億1千萬元,其中8成營收爲實體拍賣會、2成來自電商。相較臺灣傳統拍賣公司以實體拍賣爲主,帝圖是從媒體起家,先後成立「非池藝術網」、「藝術電商TODAAY」等,每年瀏覽人次達180萬、交易金額破千萬,是全臺最大藝術電商。

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研究員盧俊偉說,1990年代,臺灣曾是藝術拍賣的重鎮,但因稅負太高,之後紛紛移往香港,頓時臺灣拍賣市場萎縮

今年58歲的帝圖董事長劉熙海,原爲文化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更是年薪千萬補教名師,卻在50歲時投身創業,2年後辭去教職。「當時壓力大,一到假日就往畫廊跑,花幾千萬買西畫。」稱被藝品拯救,他興起踏入藝術拍賣界念頭。

他分析,臺灣的藝術拍賣市場資訊封閉且神秘,進入門檻高,身爲市場後進者,他決定先面對大衆市場,建立藝術網站累積聲量後,再投入高端市場。

理工的他,從資訊角度切入,公司聘請影音記者和工程師等,不僅撰寫國內外藝文消息、拍攝上千部影音新聞,還設計3D建模技術,在網頁上呈現720度藝術品影像。

再開拍賣平臺僅半年賣出300幅畫作

然而,網站經營初期完全無收入,他爲此賣了3棟房子,一度覺得走不下去。近年,隨着網站累積5萬名會員,才讓他開始倒吃甘蔗。帝圖與國內逾100間畫廊、2千名新銳藝術家合作,提供交易平臺,從中收取廣告和30%佣金等費用,營業半年就賣出300幅畫作。

爲什麼畫廊願意把藝術品放在此平臺拍賣?帝圖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劉家蓉解釋,對畫廊來說,有帝圖媒體助力,每月瀏覽次數可達上萬人。同時,股東包含國發基金與資策會的帝圖,也提供大數據分析讓畫廊做精準行銷

透過WeChat社羣經營去年中國交易額逾億元

帝圖現在還把市場延伸到中國,主打還是中國字畫

劉熙海解釋,包含蔣介石來臺、文化大革命、臺灣70年代經濟起飛的三大時期,中國古文物多次輾轉來到臺灣,如中國字畫家張大千溥心畬和黃君璧等,「這些對大陸買家是生貨。」

帝圖靠着媒體資源,與中國藝術網合作,並聯絡上臺灣資深的黨政記者,一下子就掌握兩岸的賣方名單。在臺灣賣方,劉熙海發現,政治人物、軍人和學術家等上百個大老級人物,手中都握有百件中國字畫,平均一幅含佣金約300萬元。

帝圖也經營WeChat社羣,提高對岸買家線上競標的意願,去年就有30%的拍品賣進中國,拍賣交易金額逾1億元。

然而,藝術電商崛起,帝圖要如何創造品牌差異,並加速把線上的年輕客羣有效變現,將是其未來挑戰。

【更多報導

「我們是交往,不是誘姦」兩性作家御姊愛解析:交往與騙砲的差別是...

買到「永遠搭不到電梯」的大樓!剩菜剩飯必打包、省吃儉用買的房,不到7個月就賣

住飯店時,上牀後鞋子真的要頭朝外嗎?《通靈少女》本尊索菲亞的真實經歷

在日本餐廳吃飯,蝦殼千萬別放桌上》在各國用餐不要犯這些錯誤...會超丟臉!

父親、丈夫皆因癌死...國寶醫莊淑旗:屁和打嗝,是癌症與猝死關鍵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