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專欄》韓國瑜登陸 幫臺灣拿滿分

站在卓主席的政黨立場,筆者能夠理解他的評估價值何在。但若是站在共同關懷臺灣社會的立場上,也是基於對事件評估必須有公平觀察的基礎,那麼筆者也有些不同的看法予以補充,至少希望能注射些平衡的說法。

經濟成果100分

先從韓國瑜的六天四城的「奔波」說起,就是爲了解決高雄蔬果有所出路,所以這幾天他的疲勞付出,應該可以在卓主席的「臺灣0分」評價上,需要稍微加上個幾分。如果再把韓的「經貿成果」算入,以促進「高雄貨能走出去」的貿易簽單來看,在走完4個城市後,就能得到約53億元臺幣的訂單,以一個地方首長的能力與影響力而言,韓國瑜確是寫下了近代在兩岸經貿關係裡一項「不可能任務達陣」的紀錄。卓主席如只給韓國瑜的「臺灣0分」,當然是有點苛刻。

當然,筆者也相當明白卓主席說出「中國100分、臺灣0分」,是針對韓國瑜曾經說過此趟「港澳陸之行」,是「經濟100分、政治0分」的反諷,是有他的敏銳與聰慧的迴應,但是的確沒有準確反應出韓國瑜的此行,除了經貿內涵,也有在爲臺灣加分的努力痕跡。

譬如說,高雄和深圳已表達將共同舉辦兩個城市的論壇,以搭建平臺,探索兩個城市各種合作機會。韓國瑜是有說,未來高雄與深圳會加大交流,在體育、文化、會展、訊息、中醫藥、生物科技、物流等項目擴大交流。如果說,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曾促成了兩岸官方交流中斷之後的另一種「官方」往來,那麼接下來舉行的「高深論壇」,顯然又將是兩岸另一座相互通往的橋樑。如果再把高雄與廈門在研議中「兩港論壇」列入,那麼筆者即使不修正卓主席的「中國100分」,也至少要給韓國瑜此趟一行,爲高雄、也是爲臺灣的「付出」,要給予「臺灣100分」纔對。

但是卓主席說出「中國100分」的評價,筆者還是有點補充看法,因爲到了對岸,不管是韓國瑜,或是民進黨的陳菊或謝長廷,再或者是國民黨的連戰及吳伯雄,總是需要有點「客隨主便」的胸襟,不能有太強勢的作風。如果當有必要是舉行「閉門會談」,目的也只是爲予避開媒體的盯梢,但深信不論黨派,這些政治前輩在布幔後的發言,就算是給足了主人面子,但絕對在立場上還是「臺灣100分」,不會壓低自己的風骨。

我們看看韓國瑜在與劉結一會面後,面對媒體訪問時還是喊出:「1912年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立『中華民國』」,他就是有GUTS,因爲那是在深圳說出,而不是在高雄喊的。蔡英文總統說,韓不是當着劉的面前說出「中華民國」,試想曾經到大陸去訪問的民進黨高官,又何曾在國臺辦主任面前喊過「中華民國」?除非說擺明了就是要撕破臉,但是從來是沒有客人會當着主人面前去吐口水。要求韓國瑜這樣做,說明蔡英文的「兩岸關係」一課,還需要補修。

喊出中華民國

因此,嚴格來說,韓國瑜有大半是以「做生意」的思維去港澳大陸接洽的,所以他說「經濟100分」並沒有錯。可是到了人家地盤,本就懷有不要衝撞到對方的剋制,加上對他接待規格又高,所以韓國瑜也就不在意多見幾位港澳深廈的一把手,也願會晤了劉結一與港澳中聯辦的主管,卓主席說這是「中國100分」,這也是事實,但如果這也可運用在大陸對臺灣地方首長的禮遇與對待上,不也就是「高雄100分」?如果再說韓國瑜此行從沒說出他贊同「一個兩制」,還能喊出「中華民國」,那麼政治上他是否也可獲得「臺灣100分」?(作者爲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