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紀行-零元飢餓考驗

圖爲史丹佛大學校園一景。(美聯社)

到史丹佛大學第1天午餐,我隨便在校園路邊的攤販,買了1個7塊美元的烤牛肉三明治。雖然早知道這裡物價頗高,但實際花錢時,才真的覺得「肉痛」。

第1個週日,到賣場買了1大瓶牛奶、2包麥片、2包土司,打算當做下一週早餐,忽然有個想法,我想做個「實驗」。

在史丹佛參加的3周研討會,白天有附點心和午餐,所以日間用餐不需要費心,唯一要花心思安排的是晚餐。但我在史丹佛的前3周,沒租汽車也沒租腳踏車,宿舍沒有餐廳,要吃晚餐得走路覓食,最近的覓食點,來回光走路就得花1個半小時。

於是我決定周1到周5,試着過一毛錢都不花的生活。除了省錢以外,也實在沒力氣爲了晚餐走上1個半小時。每個人都告訴我,這裡的物價高、花費昂,我就來個「逆向操作」,試試不花錢的「5天」。

我大約的規畫是,清早用水壼從飲水機裝水帶出門,這樣就可以省下喝水的錢,否則1瓶礦泉水,得花個1到2美元不等,而且不符合環保。早餐,喝牛奶配麥片,如果不夠,研討會有點心可以補充;中餐不用煩惱;晚餐則喝牛奶配白土司。

周間白天研討活動排得很滿,晚上留在宿舍交誼廳寫作,有時宿舍電影廳還有免費電影可看,周間生活本來就沒什麼花費。唯一難熬的是每晚吃一模一樣而且簡單至極的食物,但還好,忍耐些也過得去。

周1到周3,果然一毛都沒花,但在周4時,還是「破功」了。因爲那天是宿舍「冰淇淋日」,交誼廳準備了1杯1美元的冰淇淋供房客享用,在交誼廳寫作的我,一方面抗拒不了這「近在咫尺」的甜食誘惑,另一方面,我的牛津教授室友Brian,也在交誼廳看書,心理浮現了一個藉口:「人際關係還是得顧吧,Brian很熱心,我該買個冰淇淋請他吃。」這個藉口合理化我控制不了的食慾。買了2杯冰淇淋,1杯給自己、1杯給Brian。

最後,那5天,我總共花了2塊美金,朋友聽了的反應,一部分是佩服我驚人的意志力;一部分則覺得我太自虐;還有朋友說我是太懶惰,像脖子上掛大餅還會餓死的人,一定是因爲不想走路才做這麼無聊的事。這些意見都對,但最重要的是,我還滿得意的,不算週日採買的補給品,用2塊美金就打發了5天。

因爲零元目標終究沒達成,第2周,我想要繼續這個實驗,可是周2晚餐就破功了。真的、真的是再也吞不下白吐司了。餓得發慌的我,走了1個小時到史丹佛的麥當勞,點了套餐外加1杯巧克力聖代。那真是無與倫比的美味,尤其吞完薯條和大麥克,看着天上皎潔的月亮,勺着聖代一口一口的品嚐,心中洋溢的幸福感,連自己都覺得太誇張,我竟會被麥當勞的聖代感動到這個程度。

很無厘頭的實驗?但也是很特別的體驗,至少,我因此無厘頭得意了好幾天。

(作者爲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